用果汁抵债刷爆了近日的朋友圈,
债台高筑、退市危机、高管相继离职、市值暴跌超百亿港元......还有什么更糟糕的事情发生在汇源集团身上吗?,
“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有汇源才叫过年” 。这两句曾风靡中国大街小巷的广告词是诸多80、90后童年的记忆!仅27年的光景 ,一切都变了模样。
27岁对于一个品牌而言 ,应还未到而立之年 。但如今的汇源却犹如身患绝症的耄耋之年老人!让人唏嘘
已经很久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汇源,因10月5日 。先锋集团创始人张振新离世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身上背着数百亿债务、背后站着数十万债权人的先锋系亟需救命还钱,其中欠债人就包括汇源集团。但是等来的却是其用果汁抵债 !
400万元的欠款或许对任何一家稍有规模的企业来讲都不算个事,而对于已陷“资金链断裂”传闻已久的汇源来说或许是“天文数字” 。这也是继雏鹰农牧以及富贵鸟用猪肉和鞋还债后!资本市场实物还债的又一家案例,
就在先锋集团董事长张振新离世前的十天之前 ,9月9日“先锋系”旗下P2P平台工场微金公布了一份四家借款企业以物抵债的公告。四家公司均隶属于汇源集团旗下 !总金额为400万元 ,还款日为8月初至8月中旬。均已逾期为了偿还债务 !四家公司选择用汇源果汁系列产品抵债 ,
近几年资本市场对汇源担忧和不看好更让该企业的日子备受煎熬 ,2017年3月底。淡马锡控股就已经清仓了其所持的汇源果汁的全部8.23%股份!2018年4月3日,因汇源果汁向汇源创始人朱新礼所持有绝大部分股权的北京汇源饮料 。在没有签订协议且对外披露的情况下 !违规提供42.82亿元短期贷款,被停牌至今
若未能在2020年1月31日完成港交所列出的复牌条件 ,港交所将会展开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 。也就是汇源果汁如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复牌将面临被退市!
2018年7月31日 ,在汇源停牌4个月后。汇源果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证君专访时表示 !针对退市风险,公司有实力也有信心。早日完成港交所关于股票复牌的相关条件!促使股票早日复牌 ,只是时间已经过去了17个月的时间。汇源的状况不仅没有好转还在继续恶化 !
据汇源公告显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 。汇源总负债为114亿!资产负债率为51.8%,虽然汇源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强调 。汇源果汁资产负债率总体处于正常水平 !只是借来的钱总归是要还的,目前连400万的债务都需要用果汁抵债 。114亿用什么还?除此之外!根据汇源果汁2017年发布的未经审计数据显示 ,这114亿负债里面。有84亿都是通过银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渠道拿来的借款 !而在2017年度 ,汇源果汁的利息支出就已经达到5.04亿元 。
负债百亿 !面临退市……市值暴跌超120亿的国民饮料拿什么续命?_台湾餐饮许可证办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 ,政府补贴一直占据汇源利润的大头 。
!2011年政府补贴为2.01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64%;而2012年和2013年政府补贴的额度甚至超过净利润总额。2013年汇源果汁的年报虽然显示业绩净利2.29亿元!但扣除出售成都和上海工厂的收益4.26亿元和政府补贴2.25亿元,汇源实际业绩仍为亏损 。2017年也同样如此 !在未经审计财报中汇源的净利润为1.35亿 ,但这里面有1.3亿是为融资收入(外币汇兑)。0.3亿为政府补贴 !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和出售资产,或许每年高额的债务利息 。汇源都还不上 !
2008年对如今对于负债百亿的汇源果汁来说是其命运转折点,在此之前的前一年。即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敲钟上市 ,发行股价6港元/股。上市第一天汇源果汁股价大涨66%之多!最高市值曾一度达到175.15亿港元 ,毫不夸张的的说。当时的汇源果汁是我国饮料行业的第一品牌!
汇源果汁当时在资本市场上的亮眼表现吸引了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的关注 ,后者拟以每股现金作价12.2港元。总计约179.2亿港元收购前者 !这个数字即便对于那时在巅峰的汇源也是最好的结局 ,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更是积极配合此次并购。不过“天不遂人愿” !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认定可口可乐收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依据《反垄断法》做出了禁止收购的裁定此举打的朱新礼和汇源一个措手不及 !
据悉为了在并购中提高溢价 ,汇源集团在全国大举扩张。其在全国新建超过22个生产基地 !金额超过40亿元,准备转型做上游的纯果汁原料供应商 。并大幅削减销售人员 !
并购夭折后汇源果汁立即重新规划发展路线 ,仓促启动扩大销售员工。这一年销售员工暴增上万人!不过想要重新再来谈何容易 ,在业内人士看来。“可口可乐事件之后!汇源果汁需要重新建立销售渠道 ,从员工数量的变化上 。就能一窥可口可乐收购失败后 !汇源产销不平衡的情况,以及内部的持续动荡。此后产能利用不足以及折旧问题也蚕食汇源的利润!不得已汇源开始出售原材料并涉足饮料代工,这也变相削弱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在此次并购前后 ,汇源为此做的销售体系改革对公司整体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也是从2008年开始 !汇源果汁被创伤的后遗症直接通过利润数据体现出来 ,要不就处于微利润。要不就处于亏损 !根据官方数据2009年至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 ,汇源果汁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0.24亿元、-2.30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2.08亿元及1.45亿元。在可见的8年半年的时间里 !其实现正向盈利的年份只有两年,分别在2010年和2017年上半年(未披露年报)。
!食品饮料分析师韩亮对此分析称 ,“当年的汇源果汁一心是想往上游发展的。与可口可乐商议收购时!公司几乎撤掉了所有的果汁生产和销售渠道 ,在此之后汇源果汁不得不重新布局。而新建工厂、买基地、买种子源都属于重资产的投资行为 !这么多年下来 ,资产负债率必然会升高 。”
业务不赚钱、连年亏损以及不容乐观的债务让汇源不得不选择通过出售旗下资产获取维持运作以及“还债”,根据汇源公布的财报显示 。从2012年出售合营企业获得超9000万元款项后!汇源果汁便开始不间断的出售,2013年以6.5亿元出售两个工厂;2014年出售黄冈公司。获得1.51亿元;2015年以18.12亿元出售下属9家子公司;2016年出售5家附属公司!拿到了1.54亿元;2017年,汇源向银行及其他机构借了45亿元 。“拆了西墙补东墙”的做法并没给汇源果汁的业务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而越滚越大的债务让汇源的路越发艰难,
汇源果汁无论是在公司和业务运作还是产品发展已然从根本上出了大问题,不是靠卖几个厂子、裁员以及借债可以解决的。曾经的国民第一果汁品牌汇源才27年光景!难道仅因为一次收购案失败就就此一蹶不振?,
汇源果汁成立于1992年,其创始人朱新礼搭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毅然决然的扔掉村干部的“铁饭碗”下海经商!深受自己故乡沂蒙山区的“要致富 ,种果树”理念的影响。其创办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正式开启创业之路,
。1994年末 ,朱新礼带领30人的队伍来到北京 。创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1996年朱新礼果决以7000万元的价格 ,中标1997年央视新闻联播5秒标版广告权。也是凭借这次重要的决策!汇源果汁成为中国家庭中家喻户晓的品牌;,
自此之后朱新礼开启了汇源的快速扩张之路 ,并于2006年引入达能、美国华平等机构作为汇源战略投资方。2007年终于将成立仅15年的汇源送上了港交所 !成为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 ,
2008年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夭折后,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在汇源发展中暴露出来。
朱新礼对汇源果汁始终坚持家族式的管理,一直为外界所诟病 。其诸多家人均在集团内部担任重要职务!对于一个想要长久发展的推企业来说 ,家族式管理是大忌 。即便有多位高管入职救火 !但短期内的相继离职也让外界对当前汇源果汁内部的态度不甚乐观,在中国食品品牌研究院院长曹保印看来。“过去半年内汇源果汁新上任的管理层都是‘空降兵’!而纷纷离场的也基本上是这些人,大批高管的辞职。说明汇源果汁的企业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 !
此外产品是一个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虽然汇源的核心业务100%纯果汁在当前的国内饮品市场仍然有竞争力。但是除了这一款产品 !汇源再无其他有竞争力的细分品牌和产品,
近年来低浓度果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康师傅、统一、美汁源、农夫山泉的果汁产品层出不穷 。但是2009年以来!汇源果汁先后推出的果汁果乐、柠檬me等低浓度果汁和碳酸饮料反响平平 ,市场不甚买账 。虽然也曾希望通过收购其他饮料企业提升竞争力 !但均不顺利产品多元化以及有竞争力的产品稀缺是近年来汇源果汁在市场上存在感不高的重要原因,此外新式茶饮中的果汁产品以及鲜榨果汁连锁品牌对汇源果汁的核心市场的冲击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
天风证券分析师王泽华对媒体表示 ,“汇源自己的100%纯果汁在口感上是没有问题的。主要问题出在产品的呈现形式上 !以及产品的渠道上,这也是汇源果汁这些年一路衰落的重要原因。”
朱新礼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心有不甘道,“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已是千亿级公司了!当然这些事就叫命中注定 ,我一点都不埋怨。”
曾经的国民第一果汁品牌的股价定格在17个月停牌前的的2.02港元/股,市值仅为53.97亿港元的汇源果汁还有机会吗?看到今时今日的在退市边缘苦苦挣扎的汇源果汁 。不知道朱新礼会不会改口“埋怨”!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