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改革始于小岗村,科技领域改革始于中关村 。
70年前中关村曾是一个不起眼的京西小村庄 ,上世纪80年代。中关村因“电子一条街”闻名遐迩 !它直接促成了中国首个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诞生 ,从此中关村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道路上 。先行先试大胆革新勇立潮头第一个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中关村。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脉络溯源,回到40年前的中关村 。看它如何在这片热土上走出中国式硅谷探索的第一步!
因陋就简开拓天地最热闹的电子街“应运而生” ,
说起中关村曾承载了很多70后、80后的青春回忆:卖场里密密麻麻的小柜台、五花八门的各式配件 ,川流不息的人群 。以及商城门口到处揽活的导购……路过时!还会有人吆喝:“买电脑吗?”,
但许多60岁以上的老海淀人或许印象更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白石桥到颐和园的主要通道(即今天中关村大街主要部分)两旁!各种名称的“电脑公司”“新技术开发中心”“高技术发展公司”一家挨着一家 ,“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高楼大厦。两边大部分是矮楼或破旧的居民平房!”家住三义庙附近的陈树清老先生回忆 ,但就是在这些由居民房改成的铺面房里。以“两通两海”(两通是四通和信通!两海是科海和京海)为代表的中关村第一代创业企业集群 ,搞活了最热闹的一条街。
“电子一条街”的诞生 ,有其历史背景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我国科技事业终于迎来“科学的春天”,而彼时的中关村 。作为国内独一无二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集聚的智密区 !30年来一直沿用“大锅饭”“铁饭碗”式体制 ,很多科研成果被积压。并没有被转化为生产力!得到普遍推广,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 。中关村地区一些有志于改革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人员开始探索如何冲破旧体制!开拓一条科技成果尽快转换为生产力的新路 ,而此时美国硅谷在斯坦福大学的带动下 。科研成果不断向周边工厂扩散!已然由一个不发达地区变成了全美尖端工业基地 ,与硅谷相比海淀区有数量较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具备把中关村建成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区的条件!
中关村的春天,很快开始了1980年10月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一室主任、中科院里最年轻的研究员陈春先和十个伙伴聚集在物理所一个破旧的仓库里!成立了一家全新的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开展有经济活动的科技推广、咨询和新产品发展工作 。率先在海淀区进行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扩散”实验!作为“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企业”,服务部的成立在铁板一样的计划管理体制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拉开了科技人员面向市场、自主创业的序幕!
坚冰打破道路打通在陈春先的示范效应下,科研人员活跃起来 。一大批中科院、北大、清华的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创业!京海、四通、信通、科海、联想等民营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几年来中关村地区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1983年只有11家 !1984年发展到40家,1985年达到90家。到1987年!“电子一条街”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企业已达148家 ,
中关村的春天从电子一条街走来_河北怎么办理食品流通证
“电子一条街的发展冲击了旧观念 ,冲击了科技和经济相脱节的旧体制。探索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路子!探索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起步和发展的新路子 ,为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988年3月12日 !《人民日报》一版刊发《“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 ,肯定了中关村的做法。
!民营科技企业诞生的摇篮以贸易起家走出“贸工技”发展之路,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兴起,从一开始就带着改革开放的蓬勃之力。成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诞生的摇篮和发源地 !造就了后来无数的科技发明和科技创新,
但在一开始很多企业还没有自己的研发产品 ,为了积攒创业的“第一桶金”。他们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放在了电脑及元器件的销售上!曾见证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起的海龙集团创始人鲁瑞清回忆 ,上世纪80年代初 。当电脑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并没有现成的销售渠道,当时电脑属于高科技产品。操作难度和经营难度比今天要大得多 !非电脑专业人员难以驾驭 ,“此前中国也有电脑进口业务发生。消费者基本上是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的国家机关 !这些进口业务需要经过国家严格的审批 ,”但电子一条街的兴起。让电脑在民间的流通渠道自发形成了!“新兴的科技型企业或者从进口商那里趸来货卖 ,或者将自己和外商谈好的单子委托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代理进货。然后进行销售!”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大大小小的公司几乎都在经营电子产品 。包括整机、配件、耗材、软件等 !
鲁瑞清说:“这些当时的高科技企业基本都以做产品贸易或输出技术起家 ,走出了‘贸工技’的普遍发展道路。”比如1984年当时联想集团还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开发公司!它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掘到的“第一桶金”,是为中科院安装、调试500台进口PC机。当时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带领一大群技术精英!不分昼夜苦干了好几天 ,才挣了十几万元劳务费。“贸工技”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新兴科技型企业的必然选择!在通过贸易完成企业的原始积累后 ,大多数企业没有满足停留在倒卖进口产品阶段。他们以科技人员为主导!以技术开发为依托 ,靠科技优势占领市场 。把科技与经济融为一体 !探索出了一条把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径,比如四通集团公司主要从事与计算机有关的技术开发 。到1986年!已先后开发了M-2024汉字系统、M-1570汉字系统和MS-2400中英文打字机 ,产品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联想公司在开发汉卡系列产品的基础上!进入主机板制造业,并在1990年推出了自主品牌的微机——联想电脑。这种由科技人员“领头”创办的民办技术公司!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大显身手,产生出巨大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外地一批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技术成果辐射到全国 ,1984年北京8名工程师走出科学院。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计算机机房技术公司——京海公司 !3年后这家公司在没有国家投资、没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 ,靠自己的技术打开出路。成为拥有18个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分公司 !累计产值达1亿2千万元的科技开发联合公司,
在继续科学技术改造的中国经济领域,这些民办科技公司在一开始。就展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1988年这些企业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中关村设立 。从此中关村正式纳入政府发展规划 !中国有了第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 ,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以此为标志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翻开新篇章 !民营科技企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虽然最初几年,中关村并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区。但没有电子一条街的市场洗礼 !就不会有日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诞生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中关村的春天从电子一条街走来_河北怎么办理食品流通证
破冰路上永远的“领路人”从“一条街”出发走向科技创新高地,
“科学的春天”和“改革的春风”,催生了“电子一条街” 。从一条街到后来的示范区!中关村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肯定、支持和引导 。即便是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起之初 !科研人员自发下海搞经济 ,企业自筹经费、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都离不开政府主导的身影!
,“那时候的舆论压力也很大,可以说中关村的发展始终处在各种舆论压力的风口浪尖上。”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第一任主任胡昭广回忆!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刚刚起步 。社会上对电子一条街争议很大!陈春先搞新技术扩散实验,一些人认为陈春先他们是在搞歪门邪道 。不务正业并进行阻挠此时在陈春先背后!海淀区和北京市政府给予了支持和关注,早在1981年 。海淀区科委就发布《关于对我区科学技术成果进步奖励的意见》 !以调动鼓励科技人员的科技开发积极性,1982年7月 。海淀区通过《海淀区科技咨询服务部试行章程》!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咨询活动,为海淀区经济发展服务。为科技工作社会化开辟一条新途径!1983年1月 ,中央领导同志肯定了陈春先的事业奋斗方向;4月 。在北京市科协、海淀区科委和工业公司支持下!在北京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的基础上 ,中关村第一个民办科技开发经济实体——北京华夏新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5月 。在时任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顾以健和海淀区区委书记贾春旺等的支持下 !科海新技术开发公司宣告成立,这是中科院与海淀区联合创办的第一家科技企业。科学院借给25万元!海淀区借给10万元,此后一些科技企业在海淀区政府的支持下。纷纷成立党支部!
1984年在海淀区政府院内成立的“中关村开发规划办” ,开始进行“中关村科技、教育新兴产业开发区”的研究规划设计工作 。就在这一年海淀区将依靠科技和智力优势的认识提高到海淀区经济发展战略高度 !提出了“两区一基地”发展战略 ,要把海淀区建成智力最密集的新技术产业区。并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大力支持 !比如他们主动为科技企业同乡、街道等有关部门牵线搭桥,动员这些单位把临街房屋让出来 。为科技企业解决门面房和场地的困难;解决科技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扶植;对科技企业采取灵活变通办法,减免税赋解决科技企业发展后劲 。区政府还把全面所有制身份的科技人员同原单位脱钩后的人事关系!存放在区人事局,保留其档案工资。以解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等!在内外改革需求的促进下 ,一批有志改革之士纷纷走出科研院所。独立自主地创办以电子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 !
“正是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造就的改革开放大气候 ,才有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业冲动;正是由于北京市人民政府坚持在发展经济、大办三产中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 。由于海淀区历届区委、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发挥地区特殊优势 ,采取变通和倾斜的灵活策略。才有了科技创业者施展威力的舞台!使他们中许多人,把科技成果引入市场。创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胡昭广说鼎盛时期电子一条街每天的人流量高达20万人次,更重要的是它的发展冲击了旧观念。在国家大包大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老路之外 !开创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路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起步和发展、为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至于在198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1999年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 。2009年升级为全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那都是后话了,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在争议中兴起。期间不断试错 !遭遇过互联网兴盛到泡沫破裂的凄凉,也尝尽了大卖场被电商所取代的苦涩。但终究一种先行先试、大胆革新、勇于探索的中关村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 !如今中关村已成为创业者的舞台 ,生活、奋斗在这里的“中关村人”。凭着这种精神 !做好了迎接再一次华丽蜕变的准备,(记者 任淑云)。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