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写满忠诚与信仰的奇路 ,为了打通西藏和祖国内地大动脉 。这里留下“平均每公里就至少有一名官兵牺牲”的英雄壮举!
这是一条写满团结与幸福的天路,藏区产品从这里走向内地市场。骑行者、自驾者从这里走向雪域高原!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交融 ,
这条路就是川藏公路,今年是川藏公路通车65周年。半月谈记者行走川藏线!追寻公路背后的艰苦岁月,感知沿线藏家的生活变化 。
游人在西藏纳木错湖边留影 江宏景 摄,
西藏与内地之间,绵绵横断山脉、无数大江大河阻隔 。千百年来只有骡马、牦牛踏出来的茶马古道可走 !
1949年底,中国大陆除了西藏已经全部解放 。但进军西藏困难重重交通运输无疑是难中之难!毛主席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 ,一面修路”
进藏部队就地成为筑路大军,他们喊出了“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口号!他们翻雪山、战江河、斗严寒 ,靠铁锹、钢钳、铁锤等简易工具。克服滑坡泥石流多发、高原反应等困难 !在崇山峻岭间向二郎山、雀儿山、通麦等高原天险发起冲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就此打响。3000多名官兵把生命永久地留在了这条路上 !
此后的60多年间 ,川藏公路历经多次改造养护。全线通了柏油路!多名抢通养护人员也把生命留在了这条天路上 ,
沿着川藏公路,半月谈记者走访了天全县烈士陵园、八宿烈士陵园、波密烈士陵园。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十八军筑路烈士的遗存 !听到养路人员的感人故事 ,
在波密县烈士陵园,半月谈记者看到杨浩学烈士之墓。这名战士2002年7月在抢通318国道时牺牲 !年仅24岁
半月谈|行走川藏线,感知藏家巨变_黑龙江酒类食品流通许可证
武警交通二支队战士白刚,在川藏线怒江沟段服役14年 。经历过数次生死考验 !但从未退缩他说:“无数先辈和英烈铸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我们必须传承下去,”
。秋日的巴松措,湖光碧蓝山峦叠翠游人徜徉其间。
作为景区导游,次仁央宗每个月收入五六千元。这比她此前在茶馆打工只有2000元的收入高出不少 !次仁央宗说她老公在景区当保安,公公婆婆是景区的保洁员。全家靠巴松措过上了好日子!
但在1992年之前 ,这里还无人问津 。“巴松措能从景观发展到景区!得益于路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拉林高等级公路的修通 。”巴松措景区管理局负责人说 !巴松措今年景区游客接待量有望达到50万人次,
西藏大学教授图登克珠说,川藏公路的建成和发展 。特别是“骑行川藏线”和“自驾318”热潮的兴起 !让沿线绝美的景色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带动了沿线百姓脱贫致富。
深秋十月海拔4000多米的藏区高原上 ,满载着萝卜的6辆卡车依次驶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这里是四川供粤港澳及东南亚重要的“出口蔬菜种植加工”备案基地!
,在理塘县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连片的蔬菜大棚伫立在蓝天下。这里种出的白萝卜、小番茄、水果黄瓜等“极地果蔬”!不仅丰富了本地群众的餐桌 ,还远销外地
昔日并无果蔬种植历史的理塘县,近年来依托高原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土壤无污染水质好等天然条件 !打造“极地果蔬”,康藏阳光总经理陈刚说:“理塘果蔬能走出高原。离不开川藏公路 !”
牦牛肉、青稞米等藏区特色产品 ,每天也沿着川藏线进入内地。走向世界理塘县高城鹏飞牦牛肉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敖学刚清晰记得 !2000年他开车在二郎山堵车7天 ,加之当时冷链技术还不成熟 。车上的牦牛肉全部坏掉 !损失了2万元,“现在二郎山隧道打通了 。堵车现象没有了 !再也不担心途中肉会坏掉,”
川藏公路还“拉”来一批现代化城镇 ,沿川藏公路走访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八宿、波密等沿线县城 。酒店、餐馆鳞次栉比!汽车美容店、洗车店、修车店随处可见 ,2018年甘孜州南路片区车辆检测站在理塘县投入使用 。附近新龙、巴塘、乡城等县的车主!再也不用跑几百公里到甘孜车检 ,
半月谈|行走川藏线。感知藏家巨变_黑龙江酒类食品流通许可证
在四川省巴塘县 ,逢年过节、宴请宾朋。当地人都会做一种叫“团结包子”的美食!团结包子是巴塘人为迎接解放军进藏而制作的食物,具有藏汉团结、军民团结和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之意。如今团结包子还被赋予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之意 !
如同团结包子 ,川藏公路通车的65年。是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65年 !
“通过川藏公路 ,外界的思维进入藏地 。帮助藏区百姓打开了眼界和思路!促进了藏区群众更好地融入祖国大家庭 ,增进了内地对藏区的认识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杨明洪说 !川藏公路是一条民族团结之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河口镇香格宗村 ,一个名叫布珠民居三姐妹的客栈 。就是川藏线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2000年左右,川藏线兴起骑行热。处在国道沿线的布珠家 !成了一些骑行者的遮风挡雨之地 ,布珠总是想方设法地给路人提供帮助。
62岁的徐朝日,2018年推车徒步川藏线时住在姐妹客栈。老徐说:“去年回到武汉老家后!我常常想起他们的淳朴、善良 ,”今年老徐专门到姐妹客栈落脚 。从6月住进布珠家!老徐就再也没有离开,如今在客栈居住已经超过3个月的老徐。寻思着记录这里的风土人情 !
曾是电工的老徐 ,平时帮客栈维修电路 。做点家务和布珠一家犹如亲人!而布珠不收他任何费用,布珠说:“我们一家人和老徐相处得很好。时间久了感觉还离不开了!”
这样的交往无疑增进汉藏民族间的交流和认知,有游客在布珠家的笔记本上写道:“广阔的草原。雄伟的高山养育了藏族人民山一样宽大的胸怀 !热情、宽容这些都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一路把爱传播下去。”
川藏公路沿线 ,广泛流传着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也成为川藏线上温情、美丽的风景,(刊于《半月谈》2019年第22期) 。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