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货币】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人民币”内容系列从属于【格物·货币】 ,
第二部分:人民币货币统一进程中的三大挑战 ,
第三部分:人民币通胀史:上涨的物价和缩水的购买力,
本文为“人民币”系列 第 四 部分,
格物者说:汇率问题牵涉到一国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外贸(进出口)、关税、跨境资本流动、外汇储备、物价、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对外战略等 。要透析复杂的人民币汇率问题!首先应清晰地了解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基本历史脉络——人民币汇率史,
从人民币诞生至今 ,人民币汇率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949-1952年的汇率大波动。1953-1980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可调整固定汇率 !1981-1993年经济体制转轨期的探索改革,1994年至今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人民币汇改。
1949-1952:汇率大波动,
人民币诞生之时(1948年12月1日) ,我国境内当时流通着许多外币(如美元、英镑等)。外币被强制要求兑换成人民币 !外币全部汇集至中国人民银行集中管理 ,当时建国前后 。我国外汇极端短缺 !人民银行对外汇资金的管理也极为严格,严格服从国家政策目标和计划安排 。
随着全国各地相继被解放 ,全国渐渐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中心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外汇管理模式:一。所有外汇收入(出口收入、侨汇)必须出售给人民银行 !所有外汇的使用(进口或其他用途)都要经批准后向人民银行购买;二,由人民银行设立外汇交易所。并指定一些银行机构(包括外资银行)参与外汇交易!同时指定中国银行作为国家外汇管理机构、代理人民银行参与外汇交易(当时中国银行被并入人民银行体系中,专职外汇管理业务) 。严禁一切场外交易(外汇黑市交易);三!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人民币对外币汇率,汇率制定原则是“国内外物价对比法”(根据国内外物价对比水平来制定汇率。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购买力平价”原则) !汇率随物价变化而调整 ,盯住美元的进行浮动 。
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工作起始于天津解放,平津战役胜利后 。华北地区基本都解放 !当时华北人民政府在天津设立外贸局,以对华北所有进出口贸易事务进行统筹管理。要发展对外贸易 !当然必须先得制定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
1949年1月15日,天津正式解放。人民银行在天津设立分行;两天后(1月18日)!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挂出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牌价——这是最早的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牌价,人民银行在制定人民币对外币汇率时。先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 !然后再以美元为基础来套算人民币对其他外币(如英镑)的汇率,
随着上海、厦门、广州等大城市相继解放,人民银行也快速在当地设立了分行 。并在当地公布各自的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其他各地均以天津口岸的汇率牌价为参照标准 ,再结合当地具体物价情况 。来制定各自的汇率牌价(上海解放后 !上海港口被封锁 ,这客观上促成了天津港口地位的上升) 。
在1949年1月18日到1950年7月8日间 ,人民币汇率呈现两大特点:一。各地不同的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牌价并存!无全国统一汇率,由于天津、上海、广州等各地的物价情况不一样 。因而各地人民银行分行报出的汇率牌价也不一样!形成分散式的汇率制度,和分割式的外汇交易市场。人民币汇率因国内恶性通胀、物价飞涨而大幅调贬!从1949年1月19日到1950年3月13日,人民币汇率调贬共52次 。以天津挂出的牌价来看 !从“1美元/600旧人民币”调贬至 “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1950年3月全国财经工作统一化。此后物价渐渐稳定!人民币汇率小幅回调 ,
人民币汇率的飞速贬值 ,是由当时的汇率制定原则(国内外物价对比法)和外贸外汇政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照顾侨汇)决定的 。
我们从下图中可明显看出“上海的物价上涨曲线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曲线的高度相关性”,物价上涨和汇率调整之间存在一个时滞期(大约为一个月) 。即物价上涨一段时期后(时滞期)!人民币汇率会随之调贬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根据国内物价来调整的(当期美国物价非常稳定。可视作固定不变) !
▼图:1949年8月至1950年7月上海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物价指数,1949.8上海月均汇率是2246.77。到1950.4月均汇率达到峰值39516.67!制图丨格物·资本 ,
1950年3月后 ,全国财经统一工作开始展开。经济秩序和物价重归稳定 !人民币汇率统一也被提上日程 ,同年7月8日 。人民币实行全国统一汇率 !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制定 ,由此结束了多个并存、分散式的人民币汇率时期。
全国财经统一后 ,国内物价稳定。而美国物价上涨 !我国外贸外汇政策也发生变化(转为“兼顾进出口有利,照顾侨汇”)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人民银行不断调升 !到1951年5月23日时 ,已升至1美元/22380旧人民币(全国统一汇率) 。
1953-1980:可调整固定汇率 ,
1953-1980年这段时期,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也打上了深刻的“计划”烙印:人民币汇率定价完全由政府决定!高度服从于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目标,市场机制完全失效 。
从1953年起,计划经济时代开启。物价被高度管制!长期保持稳定(除1960-1962年物价大波动之外),物价和汇率定价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被行政之手所“掐断”;货币政策也是被高度计划 。因而货币政策也并不影响汇率定价!所有外贸业务也均由国营外贸公司统一计划经营,外贸盈亏由财政收支统一安排调剂 。汇率对外贸的调节作用也就失效了!
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 ,人民币汇率定价完全由政府控制 。而政府对人民币汇率采取的方针是 “坚持稳定”:在1953-1971年间 !将人民币钉住英镑 ,对英镑汇率基本固定不变;在1972-1980年间 。将人民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 !整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
▼图:1953-1980年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和英镑),数据为官方的外汇牌价(区别于外贸所用换汇价) 。制图丨格物·资本!
在1953-1971年间,国际上正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实行的是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主要货币(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日元等)和美元之间保持着长期固定汇率关系,国际汇率机制的固定化。间接地为人民币汇率固定化创造了条件!
我国政府将人民币钉住英镑,实际上是在间接地钉住美元 。当英美货币汇率调整时!人民币汇率也跟随调整,并重新固定钉住。
还须注意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时。人民币对前苏联卢布的汇率才是最受重视的汇率!
50年代为中苏蜜月期,我国经济发展得到苏联有力支持。双边经贸活动扩大 !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是美苏冷战 ,我国因朝鲜战争受到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封锁 。我国与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经贸关系快速升温!人民币和卢布的汇率关系 ,才是当时最受重视的汇率关系 。中苏均为计划经济体制!人民币对卢布的汇率由两国政府协商决定 ,市场机制不发挥作用。进入60年代后!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双边经贸活动急剧萎缩。人民币对卢布汇率重要性下降!1970年后,中苏间贸易不再用卢布 。改用瑞士法郎!
1972年后,由于一些国际因素的重大变化 。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和方法也发生一些调整!
人民币汇率七十年:漫长的控制与干预_食堂食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
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美国政府与“十国集团”达成《史密森协议》!美元对黄金贬值,每金衡盎司黄金从35美元调整至38美元。其他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名义上依然保留着固定汇率制 ,1972年2月。中美关系正常化!我国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升温,接着1973年2月 。美国政府再度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从38美元调整为42.22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 ,西方国家普遍转入无序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食堂食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 !
面对国际汇率机制的大变局和外交政策的大转变,我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定价的依据和方法做出了调整。从原先的钉住英镑的固定汇率制 !转为“钉住一篮子货币”,以保持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汇率相对稳定。
所谓“钉住一篮子货币”,即根据“篮子中货币”的浮动情况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 。“货币篮子”中的货币种类及其权重!完全由政府决定,而且会根据不同时期情况而进行调整 。“篮子货币”选取的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须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并按其重要程度和对外政策的需要 ,确定相应权重。最终计算出人民币加权汇率!
▼图:1968-1979人民币汇率“一篮子货币”中的外币变化 ,“货币篮子”的范围逐步扩大 。到 1979 年时扩大到 20 种货币!英镑、西德马克 、瑞士法郎、美元、日元在货币篮子中始终占重要地位,图片来源:《人民币汇率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钉住一篮子货币”的详细制定依据和具体计算方法 ,我国当局从未公布过 。我们无法得知这一时期 “钉住一篮子货币”的真实定价机制到底是怎样的!
“钉住一篮子货币”方法实施后,秉承着“坚持稳定”的方针 。人民币汇率在国际汇率市场上(对比其他各货币浮动情况) !整体保持在中间偏上的水平,1972-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因美元的贬值而相对调升 !随着尼克松访华后 ,中美经贸关系的升温。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1979年后,人民币汇率名义上虽是“钉住一篮子货币” 。是以美元为中心钉住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主要是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纵观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完全服从的是计划经济思维。按行政指令来制定汇率!是一种完全由政府控制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期间钉住的对象发生变化 ,1953-1972为英镑——1972-1979为一篮子货币——1979后为美元) 。人民币汇率不受市场供求影响 !也无法起到调节外贸的作用 ,制定的合理性也失去保证 。汇率严重偏离均衡水平!人民币汇率仅沦为了一个记账和核算工具,
1981-1993:转轨期的探索改革 ,
1979年开启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开始转轨。外贸部门走在改革的前列!外贸经营权下放 ,各地外贸公司纷纷成立。这些外贸公司试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下 ,人民币汇率对外贸公司的利润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原本不合市场逻辑的、被行政之手严重扭曲的人民币汇率 !则暴露出明显的缺陷——出口贸易企业因汇率扭曲而蒙受不合理的亏损 ,外贸体制的改革 。倒逼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
比如:在1979年时,全国平均出口换汇成本为2.41(即我国的外贸出口公司。以2.41元人民币的成本!出口商品赚取1美元 ,相当于用2.41元人民币换了1美元) 。而当时的银行牌价汇率(即官方汇率)为1.555!出口企业赚回1美元后 ,从银行只能换到1.555元人民币。无法抵消成本2.41元!出口企业出口越多 ,进口企业却是赚钱的 。
为了改变出口企业因人民币汇率扭曲而亏损的局面,我国1979年8月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 。即出口企业把赚取的一部分外汇卖出国家!另一部分可留成给自己(在此以前 ,出口企业所有的外汇收入都必须卖出国家。留成的部分可自由支配!
“外汇留成制度”衍生出了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之外的“外汇调剂市场” ,由于外汇留成制度的存在 。出口企业保留着一些外汇 !而同时一些进口企业需要外汇、但不一定能申请得到,还有一些其他潜在的外汇需求者也存在(如黑市外汇交易者)。为了调配这种外汇余缺关系 !国家外汇局于1980年10月开始尝试,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展外汇调剂业务。由中国银行充当中介 !由此形成的最初版的“外汇调剂市场”,不过80年代上半期。该市场因受到种种审查和限制 !
从1981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试行人民币对美元的贸易内部结算价 。规定出口企业按“1美元兑2.8元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汇率!而官方汇率则变成非贸易结算汇率,我国进入了“双轨汇率制”时期(贸易汇率和非贸易汇率 。都由政府控制) !即我国对外公布的外汇牌价,主要用于侨汇、旅游、外国领事馆、我国驻外机构、出国代表团等一切非贸易外汇收付的兑换 。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即限于进出口贸易所用的结算汇率,
▼图:1980-199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官方汇率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1981-1984年间。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一直都是1:2.8!这一汇率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制图丨格物·资本。
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之所以定在“1:2.8”的水平,主要目的是为服从于当时的外贸政策“出口创汇” 。从实施效果来看 !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也确实起到积极作用——解决了当时出口企业亏损的问题,贸易收支好转 。
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在实施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由于贸易和非贸易的双重汇率存在!造成了外汇管理混乱;而且,双重汇率引入后一直被国际社会所诟病(双重汇率是对出口的补贴。是不公平贸易的手段) !IMF多次建议我国政府改变汇率双轨制,贸易内部结算汇率注定只能是经济转轨初期的一个过渡性临时政策。它既不代表汇改的方向!也无法阻挡人民币汇率走贬的倾向,
从上图还可看出,1981-1984年期间人民币兑美元非贸易汇率(官方汇率)在不断调贬。1981-1983年调贬主要是因为美元升值 !人民币对美元才相对调贬,1984年时 。我国接受了IMF建议!同意取消汇率双轨、进行并轨 ,于是大幅调贬人民币官方汇率 。以让其接近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为并轨做铺垫,
到1984年底时,官方汇率已经接近2.8。1985年1月1日 !贸易内部结算汇率正式被取消 ,同时将官方汇率定为2.8 。汇率实现并轨!
1985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官方汇率一路调贬 。一直到1993年(见上图) !此期间的汇率调贬,是由于国内物价上涨较快 。出口换汇成本也快速上升!迫使人民币汇率调贬,而且整个80-90年代的外贸政策一直推崇“出口创汇”的宗旨。汇率调贬正好契合此宗旨!
在贸易和非贸易汇率并轨之际,还有另一项至关重要的人民币汇改探索实践正在如火如涂地进行——外汇调剂市场 。80年代上半期!外汇调剂市场发展缓慢,但是到了80年代下半期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 !外贸企业外汇留成比例不断提高,外商投资的引入。外汇调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外汇调剂资金量快速增长 ,
到1988年3月时 ,为了配合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全面推行 。国家外汇局制定了《关于外汇调剂的规定》 !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1993年时 ,全国共有18个外汇调剂公开市场)。
上海率先设立了“外汇调剂公开市场” ,实行会员制、公开竞价交易和集中清算制度 。允许外汇调剂价格在一定限价内按公开市场供求浮动!并且这种汇价形成机制很快就被其他调剂中心所采纳 ,这种市场化机制的引入 。彻底改变了以往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汇率定价机制!拉开了我国市场化汇率定价的序幕,当时的“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上的汇价 。就是我国最早的市场化汇率 !
在1988年9月至1993年底期间 ,人民币汇率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双轨制”时期: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 。官方汇率是政府定价的汇率!外汇调剂市场汇率 ,是“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上市场定价的汇率。
▼图:1979-1994年人民币兑美元月平均汇率 ,“新的双轨制”时期。人民币的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一直低于官方汇率!这说明当时人民币官方汇率是存在贬值压力的(被高估了) ,图片来源:《过于强调汇率稳定是对汇率政策的异化》 。
1988年后 ,外汇调剂市场发展迅猛 。到1993年底时 !受外汇调剂市场汇率来调节的外汇收支活动占到80%作用,政府定价汇率调节活动仅占20% 。人民币的汇率定价机制!实际上已经演变为由外汇调剂市场主导的浮动汇率制,政府官方定价实际上是以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为参照依据。
“新的双轨制”在运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利用汇差套利、寻租腐败 。调剂市场分散不统一 !导致地区不正当竞争 ,政府背负巨额的外贸补贴。阻碍加入WTO) !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实现再次“并轨” ,“新的双轨制”运行时期。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人民币汇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官方汇率向市场汇率并轨已成为必然趋势 ,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明确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 ,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由此正式定调 !
人民币汇率七十年:漫长的控制与干预_食堂食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宣布1994年1月1日起实施重大汇改——人民币市场化汇改迈出了里程碑式的第一步 。
1994年汇改的主要内容有:一,原先的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单一的(钉住美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设定汇率波动幅度!并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 ,对汇率进行浮动管理);二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持续了14年的外汇留成制度和外汇支出行政审批制,允许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有限制条件)。外汇管理由原先的外汇局直接管理变为依靠银行间接管理;三!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当年4月1日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 !由此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 ,人民币汇率市场定价机制也初步形成 。食品许可证经营范围怎么办!
1994年后,我国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定价机制改革。先后出台许多放松汇率管理的改革举措 !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
市场化汇改进程并不顺利 ,1997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钉在8.28附近!持续了七年之久,回到了政府管制的固定汇率制。这意味市场化汇改中断;同样地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我国又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钉在6.83。市场化汇改再次中断!2015年突如其来的“8·11汇改”,激起汇市大波动 。人民币急剧贬值!央行为了稳住预期 ,又出手干预(抛美元稳人民币、严控资本外流、引入逆周期因子) 。8·11汇改这种“闷雷一声响”的操作遭致很多人的批评(央行没有与市场提前沟通 !没有制造充分的市场预期 ,过于唐突;而且。央行因干预汇率而流失了大量的外储!且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8·11汇改”后,央行不再指导制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而是将定价权交给了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由市场的供求决定 ,由于央行的频繁干预(出于稳定目的)。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与汇改紧密配套的人民币可兑换性也被严格控制,市场化汇改仍在路上 。挑战依然很大 !
▼图:1994年1月至2019年8月人民币兑美元月度汇率 ,以及1994年至今人民币汇改历程。数据来源:CEIC DATA !中国人民银行 ,制图丨格物·资本 。
回顾历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949-1952年,人民币汇率因国内恶性通胀而不断走贬。主要是由当时历史环境(新中国刚建立!社会还未稳定,经济凋敝)所决定的。人民币汇率也没有连贯且完整的制度安排!
1953-1980年 ,人民币钉住英镑或“一篮子货币” 。汇率基本固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 ,
1981-1993年,人民币名义上钉住“一篮子货币” 。实际上以钉住美元为主、且对美元汇率不断走贬 !这段时期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大背景下 ,当局尝试人民币汇率定价改革探索(两次“双轨制”) 。并根据不断升高的出口换汇成本!而不断调贬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 ,
1994年至今 ,大背景是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人民币汇改 。具体分两个阶段:1994-2015.8!人民币单一钉住美元 ,且对美元汇率不断走升(持续21年单边升值) 。国际收支“双顺差”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基础;2015.8至今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见上图1994-2019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汇率波动弹性扩大 。央行也会视情况干预 !遏制单边走向,
2015年11月后 ,反映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开始受到关注。人民币汇率指数整体是在走贬的!(这里的“一篮子货币” ,和1972-1993年期间的“一篮子货币”不一样)。
▼图:2015.11-2019.8,人民币汇率指数 。分别是参考CFETS货币篮子、参考SDR货币篮子、参考BIS货币篮子计算 !数据来源:CEIC DATA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
《人民币汇率研究》(第二版),吴念鲁 陈全庚。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8,
《1949~2000年的人民币汇率史》,徐少强 朱真丽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1 ,
《人民币内外均衡论》,卜永详 秦宛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
人民币汇率升值:历史回顾 、动力机制与前景展望,2012年第2期。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中国经济史研 究 。2005 年第 4 期!
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吴念鲁 陈全庚 鄂志寰。2005年第1期 !
人民币汇率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4期!
人 民币汇率变化历史回顾及其影响分析,工业技术经济 。1993年第5期!
过于强调汇率稳定是对汇率政策的异化 ,2016年11月24日。
本百家号“格物资本”发布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稿、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其版权均归属于本号及其运营者(运营者已实名制)!不得擅自转载、修改或发布,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