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9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杨旭东 虞立教)“鸡毛虽贱,可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鸡毛虽轻可有风它就能飞起来!”这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的经典台词 ,它说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韧劲和时代轨迹 。
闻名全球的义乌,并非“天生如此”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义乌只是浙江中部一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困县 ,从走南闯北“鸡毛换糖”到沿着“一带一路”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义乌经历了“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沧桑巨变!这是一代又一代商人用智慧和心血奋力“闯”出来的动人实践 ,这其中税收始终相伴左右 。近日记者走访了义乌经济发展成长历史中不同阶段的参与者 !听他们讲述这段变迁路背后的税收故事 ,
“我们供销社1950年2月成立 ,可以说是义乌‘年纪’最大的企业了。”说话的是义乌市苏溪供销社的“掌门人”骆坚旗!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这家供销社 ,完整保存了成立至今的历史档案 。
“为了促进合作社商业发展 ,国家从各方面都给予扶助。新成立的供销社第一年免交所得税 !减征营业税20%……所有这些政策支持 ,对于扶助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这段话记载在1987年3月版的《义乌县供销社志》上!是新中国成立后 ,义乌纳税人对新中国税收减免政策的最早记述之一。
“从新中国成立起,农资、农具就一直是免税的。这是我感受最深的 !”头发已花白的骆坚旗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说着,但“免税”二字的发音格外标准。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月里!减税对刚起步的合作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
“各财税所:关于生产队和社员自产的藕粉出售给国营和供销社如何征税问题……今年仍可按原规定不征税 ,”这是供销社1973年收到的财税文件 。类似的文件还有很多很多 !文件版头还显示着“义乌县财政税务局” ,数十年岁月里 。税务局经历了机构分设到机构重新合并!但税务部门减负利企的为民情怀始终延续 ,
“这些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 ,给我们供销社注入了发展的动力 。今年我们将实现减税20多万 !省下的钱我们将还利于民 ,”商超林立中。历经70年风雨的供销社掌门人骆坚旗信心满满!
货郎担何以变身享誉全球的“小商品市场”?在义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主角之一叫冯爱倩 。
1982年5月,冯爱倩拦住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问他为何不让自己摆地摊 !这声询问深深触动了谢高华,谢高华在之后派出工作组开展长达数月的全县经商问题调研。最终于当年9月破除禁锢!在全国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由此启幕 。
“开放”的问题解决了 ,“办税”的问题随之而来 。
70年:探寻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的“税”月轨迹_贵州食品销售许可证
“经营户越来越多,缴税成了大家耗时耗力的问题。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排长队去交税 ,”冯爱倩回忆 。“当时财税所组织一些积极的摊主帮助办税 !排长队现象就没有了,”这个协助收税小组。随后演变为义乌市协税护税协会 !成为沟通征纳的重要桥梁,冯爱倩是当时第一批协税护税小组组长 。如今义乌市场经营户交税的方式也完成了网上办理、扫码缴税的巨变 !缴税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零次跑”,
。冯爱倩还对那时依法纳税的结果运用印象深刻:“那个时候起 ,政府就把纳税和市场管理费缴纳情况考虑进去了。在分配摊位时倾向表现良好的摊主 !”现如今随着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 ,纳税信用等级、缴税数据早已成为义乌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营户的重要隐形财富 !
开放市场、兴商建市,无数个“冯爱倩”凝聚成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巨大生命力。1990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开始跃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之首 !如今的义乌小商品市场 ,已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
1994年“末代货郎”楼仲平在义乌租用两间民房 ,开始“前店后厂”生产销售塑料吸管的生意。依靠“投入—收回利润—扩大投入”的原始模式!不出几年楼仲平的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成长为当时义乌最大的吸管生产销售企业,
然而门槛低、没有品牌、没有标准、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严重挤压吸管行业本就微薄的利润 ,在思考和探索中。楼仲平开始走上差异化发展之路!
当大多数塑料吸管没有品牌的时候 ,楼仲平斥资注册了“双童”商标;当同类企业为扩充产能追加投入的时候。双童把重点放在提升环境卫生上;当同类企业为大客户毫无利润的大订单争夺之际 !双童把目光聚焦到连锁餐饮品牌、酒吧、KTV等小客户上;当塑料吸管带来的环保问题尚未得到关注时 ,双童已投入到可降解塑料吸管的研发中……一系列“怪胎式”的举动 。让人们记住了双童!让双童收获了对产品卫生严苛到极致的欧美日客户的青睐,牢牢掌握定价权的同时稳住了产品利润率。并躲过了大客户倒闭后带来的订单流失 !更让双童在近年全球抵制塑料吸管的浪潮下抢占市场先机 ,
。“双童一步步走来 ,有税收的一路支持。”楼仲平说“以前都是我们跑税务!现在是税务跑上门 ,”楼仲平对税收服务的变化印象深刻。他介绍包括税务在内的政府部门用心用情“三服务”!让公司在2017年成功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 。让我们少缴了企业所得税16余万 !个税改革、社保费减免……这些年国家的减税政策一波接一波 ,着实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楼仲平经营的吸管,在义乌的发展史上看似很微小。但如今依靠这根吸管 !楼仲平的双童吸管每年能做到上亿的产值,全球三分之二的吸管国际标准由双童制定 。全球三分之一的吸管产能出自双童!双童吸管在成为全球吸管领导者的同时 ,其仅有18亩的土地上也不断上演着“鸡毛飞上天”的剧情:产品利润率长期保持20%至30%;年平均销售增长率超过30%。
专注创新用时间换空间,以楼仲平为代表的义乌第二代创业者。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让货郎担充满“科技范”、“国际范” ,
70年:探寻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的“税”月轨迹_贵州食品销售许可证
随着“世界超市”持续走向世界,世界也开始积极了解义乌、走进义乌。在义乌就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被人亲切地称为“新义乌人” 。来自伊朗的哈米 !便是其中之一,
。哈米2003年就来到义乌做伊朗丝巾进口生意,由于经常来回中伊两地 。2007年哈米决定在中国成立外贸公司!
在哈米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外国人在义乌设立过公司,为此哈米前前后后跑了8个多月才办理下来营业执照 。并成为义乌第一家由外商设立且拥有进出口权的公司 !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丝绸之路”上出现了一条新“驼队”——中欧班列 。义乌作为著名的小商品之都!也成为了中欧班列的始发城市之一 ,而义新欧铁路也为义乌架起了对外开放的新桥梁。
对外贸易的繁荣,不仅为义乌当地人拓展了广阔的市场 。也让众多外商看到了义乌的商机!随着越来越多的“哈米”进入义乌开办企业,政府部门也不断完善优化服务外商的举措。其中税务部门的个性化服务让哈米尤为印象深刻:“在这里有个国际税收服务点!12年前我办营业执照要跑十几个地方,但现在只要在一个地方 。花半天时间就行!”政务服务的迭代升级让哈米深深感叹 ,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 ,因为不懂税务知识 。我的进出口公司被列为四类!等待退税要好几个月的时间,税务部门不仅经常邀请我们培训。还大大加快了退税速度 !”哈米说他正是通过培训系统地了解了中国的税务知识,如今哈米的进出口公司稳居二类管理名单之列。退税速度从几个月缩短到现在的两三天!哈米在义乌的生意越做越大 ,甚至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了分公司 。
由于诚信经营、乐于助人,哈米不仅生意越做越大。“朋友圈”也越扩越大 !哈米也亲切地被人称为“外商老娘舅”成为中国政策的外商代言人,在今年国家推出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时候。哈米第一时间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并在自己所在的外国人社区牵头举办“外国人减税降费大讲堂”,推介这一利好政策 。如今义乌每年常驻外商达1.3万!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放包容、休戚与共 ,以哈米为代表的第三代义乌创业者。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共聚义乌!让“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在“世界小商品之都”华美绽放,
70年关山飞度 ,70年惊鸿一瞥。从“货郎担”到“买全球、卖全球” !义乌创造的市场“奇迹”绝非偶然,如今这个“世界超市”正把目标指向全球中小微企业的贸易天堂。税务人也将继续围绕“兴商建市”战略!助力“世界超市”迈向未来的脚步行稳致远,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