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18年医药市场规模1.5万亿,在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要素驱动下。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而创新药物将会以更快的增速显著扩大市场规模,全球范围内技术进步使得高风险的新药研发成功概率不断提高。新药研发格局也由大型制药企业转向中小型新兴生物技术企业 !投资和产出的重心前移到新兴生物科技公司 ,
港交所推出生物医药板块 ,生物医药被科创板圈定为重点领域。我国创新药企的资本环境不断改善!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驱动力也不断增强 ,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生物医药企业的进阶路径必定将从高质低价规模化基础用药!切换到高端原创新药的发展新方向 ,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首创新药将会持续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1 医药市场展望及主要消费病种概况,
1.1 全球医药市场万亿级,生物药增速将超过整体医药市场 。
1.2 中国医药市场化学药是占比最大市场板块 ,生物药增速强劲 。
2.1 医药研发:一款成功创新药的研发数据和历程,
2.2 Ⅲ期临床到上市概率显著提高,研发策略已从“广撒网”向“少而精”转变 。
2.3 全球医药与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格局的转变,
2.4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预计将对临床开发效率产生最大的影响,
4 中国资本市场对创新生物技术公司的政策革新,
5.1 科创板受理创新医药企业多以第五套标准上市 ,估值偏高
5.2 微芯生物——科创板第一家上市创新医药企业,
5.3 泽璟生物——首家选择第5套上市标准创新药企 ,
5.4 神州细胞——产品管线丰富 ,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 。
医药市场展望及主要消费病种概况,
全球医药市场万亿级 ,生物药增速将超过整体医药市场。
全球医药市场保持着稳定增长 ,2014年1万亿美元。2018年1.3万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1.7万亿美元,该市场主要由化学药和生物药两大板块组成。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市场规模较小,2018年为2642亿美元。占比仅为20.8%!在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尤其是单克隆抗体类产品市场增长的推动下。生物药市场规模增速将超过整体医药市场 !于2023年达到4484亿美元,
图1. 2014-2023E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Frost & Sullivan。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肿瘤和糖尿病将成为全球医药市场主要消费病种,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医药费用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类疾病、疼痛、心血管疾病等 。2016-2021年间 !肿瘤的治疗费用将会是全球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12%。预计2021年将达到1200-1300亿美元!糖尿病将居于全球医药市场第二大领域 ,年复合增长率8-11% 。预计2021年将达到950-1100亿美元规模!
表1. 主要疾病的治疗费用及增长速度展望(2016-2021),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IMS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注:表中治疗费用统计范围包括14个国家: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日本、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墨西哥 ,
中国医药市场化学药是占比最大市场板块 ,生物药增速强劲 。
中国医药市场保持着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快速发展 ,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1.1万亿元。2018年1.5万亿元 !年增长8.1%,中国医药市场将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增长。
我国医药市场主要由三个板块构成,化学药、生物药以及中药 。其中生物药起步较晚!由于其更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满足了化学药和中药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 ,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支付能力增加的驱动下。市场规模增速远快于中国整体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 !2014年到2018年 ,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从1167亿元增加到2622亿元 。复合增长率高达22.4% !化学药仍是占比最大的市场板块,由2014的646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7875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9335亿元!
图2. 2014-2023E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十亿元) ,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Frost & Sullivan。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中国医药市场中,小分子靶向药是化学药中增速最高的创新门类。以生物标志物重新定义肿瘤!催生了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 ,其也成为2018年医保专项谈判重点领域之一 。2014到2018年!小分子靶向药市场规模从61亿元增加到114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6.9%。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集中在蛋白酪氨酸激酶剂、蛋白酶及其他种类 !2006-2016年间 ,抗癌药研发向靶向药倾斜 。小分子靶向药从231个增加到297个 !靶向药研发占比从78%增加到90% ,抗癌药研发靶向化趋势明显。
图3. 2014-2030E中国小分子靶向药市场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Frost & Sullivan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增长较全球更快,呼吸/消化系统癌症高发。2014到2018年间!中国经诊断的癌症新发病例数从每年384万例迅速增长到429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数的23.7%。中国癌症每年的新发病例数在未来将会继续快速增长 !预计2023年将达到487万例 ,
中国的高发癌种主要集中在呼吸及消化系统 ,中国的前十大癌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食道癌、头颈癌、脑神经系统癌症、宫颈癌和胰腺癌。其中肺癌、结直肠癌、食道癌和甲状腺癌的年复合增长率均高于其他癌种 !肝癌是中国特有的高发癌种 ,占全球肝癌病例的47.5%。无论是诊断、治疗还是愈后!都存在着极大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
图4. 2014-2030E中国不同癌种新发病例数(千例),
资料来源:中国癌症登记中心,Frost & Sullivan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全球医药市场保持着5-6%的增速稳定增长 ,中国医药市场以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快速发展。2018年市场高达1.5万亿元 !年增长8.1%,其中生物药市场规模增速远快于中国整体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 。化学药市场占比最大!2018年达51.4% ,小分子靶向药成为化学药中增速最高的创新门类 。因此越来越多的创新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迎来黄金发展期 ,
肿瘤和糖尿病将成为全球医药市场主要消费病种,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增长较全球更快 。呼吸/消化系统癌症高发成为中国的特色!中国的特有病种领域 ,大市场、大病种迎来大机遇 。
医药研发:一款成功创新药的研发数据和历程 ,
新药研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过程 ,一款成功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消耗巨大的代价。包括1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700万小时的研发,6000个以上的各类试验 。其研发到产品成型需要经历以下十个步骤:!
●靶点选择药物靶点的识别、靶区、验证;,
●高通量筛选 ,小分子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
●先导化合物确定,生物测定从候选化合物中选定的具有某种药物活性的新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优化 ,提高化合物体内目标的参与和有效性;。
●转化研究生物标志物开发研究、患者分层与疾病分类等; ,
●临床前研究 ,临床前细胞试验、动物实验、体外实验;。
●临床试验申请(IND) ,临床注册申报; 。
●临床试验I、II、III期人体临床试验; ,
●上市申请(NDA) ,完成了人体实验 。验证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后!提交上市申请; ,
●上市后研究 ,IV期临床试验。新药审核批准上市以后对其所进行的临床研究 !
图5. 一款成功创新药的研发数据和历程,
资料来源:Roche,清华大学医学院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新药研发靶向小分子阶段筛选概率极低 ,数据显示新药研发从药物靶点发现到靶点确认的阶段比例为36% 。进入先导化合物筛选阶段的比例为22% !进入到先导化合物优化筛选阶段的概率为14% ,进入临床I期的比例为8%。进入II期临床的概率为4.5%!进入III期临床的概率为2%,进入到上市注册环节的概率为1.2%。临床前研究的资金投入占比约为10-15% !85%以上的资金投入发生在临床试验阶段,
图6. 新药研发历程及进入各个阶段小分子化合物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 :Roche,清华大学医学院。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低可重复性是医药研发从文献到产业化超低转化率的主要因素,近十年来生命科学与制药领域取得了大批原创成果。高水平论文数量快速提升!然而创新药研发从文献到产业化的转化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低可重复性是主要因素。世界制药巨头拜耳的科技文献可重复比例仅为21% !安进仅有11% ,导致低可重复性最大原因是由论文的反复性和文献数据不一致性造成的 。
产业观察|市场需求与产品研发双变局!科创板助创新药企加快崛起_江西食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理
图7. 生命科学与医药领域科技文献可重复比例及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 :Roche,清华大学医学院。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Ⅲ期临床到上市概率显著提高 ,研发策略已从“广撒网”向“少而精”转变。
发表在Nature的论文数据表明,2010-2017年间。新药开发从I期临床到产品上市的成功率没有太大变化 !从III期临床试验到产品上市的成功率显著提高,由2010-2012年间的49%提升到2015-2017年间的62% 。II期临床产品进入III期临床的成功率在过去近10年中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II期临床产品成功上市的可能性保持在15% ,临床项目数的统计发现 。早期临床项目的数量在过去几年里大幅下降!与2009-2011年间相比 ,2015-2017年间的早期临床项目减少了358个。后期临床项目却持续上升!表明研发策略从“广撒网”向“少而精”转变,
图8的数据显示了2009-2017年临床开发的趋势 ,a为创新药物在I、II和III期临床试验启动时的上市概率;b为进入开发阶段的新药趋势。早期开发(临床前 !I期和II期)和晚期开发(III期和提交申请)新活性物质数量变化;c为针对罕见和非罕见适应症的新活性物质晚期开发阶段的成功率,医药公司的药物研发管线中孤儿药和治疗罕见病研发项目显著增多。
图8. 2009-2017年临床开发趋势 ,
资料来源:Helen Dowden & Jamie Munro,Nature。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疾病治疗领域对研发成功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2010-2017年间。抗感染药物(副作用低、人体无类似靶点)和抗肿瘤药物(投入持续增高)是研发成功概率最高的领域 !营养代谢和呼吸系统疾病是III期到申请上市成功率最高的领域,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是成功概率最低的领域之一 。
图9. 2010-2017年间不同治疗领域I、II、III期临床产品上市成功率 ,
资料来源:Helen Dowden & Jamie Munro ,Nature。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2018年不同治疗领域的综合成功率在6%—15%之间 ,2018年从I期临床开发到监管提交的综合成功率从2017年的14.4%降至11.4% 。低于前10年的平均水平14%;GI/NASH(胃肠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是唯一一个综合成功率高于平均水平的治疗领域 !而传染性疾病和疫苗的综合成功率最低仅为6% ,部分原因是高昂的开发成本以及患者招募的挑战。
图10. 2018年生物制药公司不同疾病领域临床开发成功率,
资料来源:IQVIA Pipeline Intelligence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新药研发临床试验成本主要集中在III期临床,前三甲为皮肤病、免疫病、肠胃病。下图显示了按临床试验阶段划分的每个治疗领域的每项研究平均成本 !I期临床中免疫调节、眼科、和呼吸系统领域分别排在前三位 ,II期临床中血液学、疼痛和麻醉和免疫调节领域排在前三位 。成本最大的III期临床前三甲分别是疼痛和麻醉、眼科、和心血管领域!
图11. 创新药研发各个病种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的实际成本(百万美元) ,
资料来源:SAGE Journals,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全球医药与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格局的转变 ,
医药与生物技术研发格局由大型制药企业转向新兴生物技术企业,数据显示新兴生物医药公司(小型)占据超过70%在研药物研发管线。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小型)在开发创新药物方面的作用日益扩大!2018年获批的59款新药中 ,大型医药公司递交申请的药物数目不到一半 。获批的64%新药最初的研发活动起源于新兴生物医药公司 !它们不但启动了大部分获批新药的研发活动 ,并将其中66%的在研产品推动到递交新药申请阶段。这些数据表明 !新兴生物医药公司对开启创新研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且具备将产品开发推动至递交新药申请的意愿和能力 。
图12. 2018年各类生物制药公司后期研发总管线数量占比,
资料来源:IQVIA Pipeline Intelligence,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生物医药投资和产出的重心前移到新兴生物科技公司,FDA近五年批准大型生物制药公司(top20)的新药占比持续降低 。由2013年的67%下降到2018年的32% !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对医药产业的产出作用越来越大 ,
图13. FDA新药批准主要生物制药公司(top20)占比 ,
资料来源:FDA ,Helen Dowden & Jamie Munro。Nature!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各类规模药企研发投入的驱动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大型制药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自身经营的现金流。增速较为稳定在3%左右 !而小型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为外部融资,在这些金融资本的驱动下。未来小型药企研发投入将持续高速增长!
全球各类制药/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数据显示 ,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增速近十年持续在10%左右。而中型和大型药企投入增速在5%以下 !这进一步验证了全球医药与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格局(投入和产出)由大型药企向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转移 ,
图14. 全球各类制药/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亿美元),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表2. 全球各类制药/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增速 ,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预计将对临床开发效率产生最大的影响 ,
哪些因素可以让临床开发更为有效,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成功率?《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文章表明驱动医药与生物技术临床开发生产的八大因素如下: !
●数字健康/移动技术的应用 ,健康App可佩戴传感器 。远程医疗等改善获取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的方式;
!●对患者报告结果的重视,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患者在临床试验设计方面的参与正在成为临床试验设计的最新趋势; !
●真实世界数据的应用,电子病历、医疗保险申报、疾病登记系统等能够对临床开发项目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预测性分析和人工智能,AI和预测性分析可以更好地优化临床试验流程参数 。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 !
●在研药物类型的改变 ,从缓解症状转变为延缓或终止疾病进展。以及更多新一代生物疗法的出现;!
●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标志疾病的发展阶段 。发现疾病的亚型!对患者进行细分; ,
●监管环境的变化 ,监管政策的革新可以促进创新临床试验设计和临床终点的使用;。
●预先筛选患者群/直接招募患者,不同公司和机构拥有包含大量人群的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中人群的多种生理和遗传学特征已经得到详细的检测!
图15. 驱动医药与生物技术临床开发生产力的八大因素,
资料来源: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这八大因素中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预计将对临床开发效率产生最大的影响。有望在随后5年里将临床开发效率提高34% !将临床开发成功率提高27% ,在肿瘤学领域 。使用预先筛选过的患者群和生物标志物可能将这一领域的生产力提高104%和71% !
图16. 各类驱动医药研发因素对临床的开发效率(%),
资料来源: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中国医药市场正处于变革期,过去十多年来。我国医改政策的重点是提高药品可及性和控制成本!如今则转向提高药品审批速度、扩大医保准入、鼓励创新和提升质量 ,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标志着药审改革全面启动。改革目标集中在加快速度和提高质量两方面:一方面建立优先审评制度 !加快创新药上市速度;另一方面实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提高仿制药质量。临床申请和上市申请的审批时长大大降低!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和上市注册申请(NDA)数量攀升 ,随着药审改革深入推进。药审效率低、新药上市慢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图17. 中国医药市场政策变革浪潮 ,
资料来源:BCG,华夏幸福产业研究 。
医改助力药审驶入“快车道”,创新药审评审批平均时长已迅速由3年左右缩短至12个月以内。2017年以来本土药企平均耗时约380天 !跨国药企约275天 ,2018年批准新药上市的平均时间为9个月 。相比2011年审批时长35个月减少了约3/4!
图18. 2017年后获批上市的优先审评品种从NDA受理到获批历时 ,
数据来源 :BCG,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中国资本市场对创新生物技术公司的政策革新 ,
香港交易所在2018年4月生效的修订《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了第十八A章“生物科技公司” ,对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的条件、文件内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开启了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的高潮!香港市场为高风险、高投资、长周期的未盈利或没有主营业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开创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 ,2019年科创板在上交所推出并试行注册制。深交所也加快推进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政策革新将会丰富生物医药创新创业投资的退出途径,提升行业关注度。完善产业创新生态!
图19. 中国资本市场创新改革,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自2018年8月歌礼制药成功上市以来,已经有八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在港交所成功上市。IPO募集总金额312.01亿港币!其中江苏豪森药业募资额高达10亿美元,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还有6家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 。分别是复宏汉霖、盟科生物、亚盛医药、东曜药业、和黄中国医药、康蒂尼药业!复宏汉霖主要致力于应用前沿技术进行生物类似药、生物改良药以及创新型单抗的研发及产业化,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 。累计获得全球范围内29个临床试验许可 !和黄中国医药是一家创新生物制药公司 ,主要开发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的癌症药物。公司旗下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靶向药!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国产抗肿瘤新药——呋喹替尼 ,已于2018年11月获批上市。
表3. 2018年来港交所上市生物技术企业概览,
数据来源:wind,公司官网公开资料整理。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产业观察|市场需求与产品研发双变局 !科创板助创新药企加快崛起_江西食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理
表4是A股和H股上市的11家生物制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之后的基本数据情况,贝达药业2016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其凭借一款单品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的成功便实现了A股的上市 !这款产品销售占到公司全年总营收的98%,盐酸埃克替尼是我国第一个小分子抗癌靶向药。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翰森制药是港交所上市的9家创新药企当中市值最大的 ,截止到9月23日总市值高达1291亿元。翰森制药前身为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品聚焦于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和心血管六大领域 ,共计13款主要产品。
表4. 部分中国上市生物制药企业二级市场表现
,数据来源:wind,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这11家生物制药企业上市以来(截止到9月23日)的涨跌幅情况见图20,其中贝达药业上市三年股价上涨了80%。9家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中 !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信达生物和君实生物市场表现良好,与其产品PD-1药物(信迪利单抗和瑞普利单抗)今年上市销售有一定的关联 。已盈利的研发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翰森制药成为新港股创新药企龙头!
图20. 部分生物制药企业上市以来涨跌幅(截止于9月23日) ,
数据来源:wind,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 ,创新药玩家可以分为如下四个级别。世界知名药企大多在研管线为First-in-class类创新药 !国内医药公司正在研发或已经上市的创新药 ,大多为Me-too、Me-better级别。
● Me-too:通过改变已知药物的分子结构 ,来获取自己的专利。所产生的新药与已知药物比较!具有活性高或活性类似等特点 ,
● Me-better:相较于Me-too类药物 ,Me-better更深入一些 。结构改变更大 !通常是在原分子结构上进行二次创新 ,变成具有独特优势的药品 。
● Best-in-class:即同类治疗药物中获益/风险比最优的药物 ,
● First-in-class:全新靶点、全新结构的首创药,此类药研发难度极大、风险极高。价值也是最高的!
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路径从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质低价基础用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朝高端原创新药的趋势发展,BIC和FIC首创新药将会持续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根据上文新药研发特征及新兴生物医药企业崛起的分析!科创板将为新兴研发型医药企业创造良好的资本环境 ,支持其持续投入研发。加速驱动整个医药产业重视创新!营造宽松的产业成长生态 ,
科创板受理创新医药企业多以第五套标准上市 ,估值偏高
截止到9月26日,科创板受理的158家企业中有14家生物技术企业 。其中9家是创新药企业!3家化学原料药和制剂企业,2家生物制品企业。9家创新医药企业中5家按照第五套上市标准申请 !分别是泽璟生物、百奥泰生物、前沿生物、神州细胞和君实生物,
神州细胞由于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使其估值最高达110亿元 ,而前沿生物仅专注于布局抗HIV创新药领域 。在研管线数量少!从而估值最低为54亿元,百奥泰的产品生物类似药阿达木单抗(原研药为修美乐)已申报上市。预计2019年底面世 !企业估值84亿元,正在开发11个创新药物的泽璟生物估值95亿元。君实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 !2018年已在港交所上市,旨在通过源头创新来开发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的药物 。本次上市融资金额高达27亿元!
表5. 科创板受理生物技术(创新药)企业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部分创新药企药物研发管线数量 ,港交所上市和科创板受理的创新药企在研药物管线数量不分伯仲。百奥泰生物和信达生物最高均为21项 !泽璟生物和神州细胞的在研管线数量均可与部分港股创新药企媲美,2018年港交所上市的君实生物也已同时申报科创板。科创板推出后!创新药企后续选择港交所还是科创板上市将成为重要看点,谁更有吸引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表6. 部分生物技术(创新药)企业药物研发管线数量 ,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招股说明书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下面我们对微芯生物、泽璟生物、神州细胞三家企业做一剖析 ,管中窥豹展望我国创新药企的实力与未来。
微芯生物——科创板第一家上市创新医药企业,
微芯生物致力于研发新分子实体药物,通过对现有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结构变换和修饰 。得到具有优良药理作用的药物!微芯生物8月12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格20.43元。发行股份5000万 !募集资金净额近10亿元,上市首日高开逾500% 。股价最高达125元!虽然9月26日60元的收盘价较最高点已腰斩 ,但相比发行价仍有近200%的涨幅。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微芯生物这类创新药企申报科创板重点会被关注哪些方面呢?从上交所的多轮问询情况来看,问询问题繁多并且关注细致 。下表列出了微芯生物三轮问询主要关注点!除了公司的主要业务问题和财务问题以外 ,还重点关注产品如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技术先进性与竞争对手有何差异 !以及公司的竞争性分析具体优势 ,由此可见技术先进性和产品的竞争性是科创板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
表8. 微芯生物三轮问询上交所的关注方向 ,
资料来源:上交所网站,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微芯生物目前面世的一款药品西达本胺,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适应症为一种罕见肿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 !除西达本胺外,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1类原创新药已经申报NDA 。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药物西格列他钠!是全球最早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PPAR全激动剂,1类原创新药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西奥罗尼已开展多个适应症II期临床的;此外一系列NME正在进行临床前和早期研究 。未来几年微芯生物的业绩只能主要取决于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的销售 !
图21. 微芯生物药物研发管线和专利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招股说明书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泽璟生物——首家选择第5套上市标准创新药企,
泽璟制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驱动型新药研发企业,泽璟生物建立了两大核心技术平台——精准小分子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复杂重组蛋白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建立两大核心生产平台——口服固体制剂GMP生产设施、重组蛋白质药物GMP生产设施。在市场、技术、产品及资本五大维度指标均具备较为突出的竞争力 !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
泽璟生物开发了丰富的小分子新药与重组蛋白新药的产品管线,产品管线拥有11个在研药品的23项在研项目 。其中3个在研药品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2个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2个处于IND阶段 。4个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首个1类新药多纳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即将NDA,覆盖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鼻咽癌、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多种癌症和血液肿瘤以及出血、肝胆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多项在研肿瘤、免疫类药物具备较大竞争力!
表10. 泽璟生物药物研发管线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神州细胞——产品管线丰富,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
神州细胞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遗传病等多个疾病治疗和预防领域的生物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在最近一轮融资中 !神州细胞的估值超过了110亿 ,投资方包括鼎晖孚冉、清松稳胜等。公司拥有23个药物研发产品管线!21个为创新药物 ,2个为临床需求大的生物类似药。
表11. 神州细胞指标评估结果 ,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神州细胞建立了相对领先的从靶点蛋白到Best-in-class候选生物药的上游技术平台,并依托该平台。成功研制了一系列Best-in-class创新生物药品种 !其中7项III期临床、5项II期临床和4项I期临床 ,已完成了重组凝血八因子产品(SCT800)的成人及青少年按需治疗III期临床研究。该药主要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预计6个月内递交新药上市申请,未来神州细胞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重组凝血八因子和抗体药物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未来产品上市后 ,如何在一众药企中脱颖而出 。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表12. 神州细胞药物研发管线情况,
中国医药市场正处于变革期,医药改革正朝提高药品审批速度、鼓励创新和提升质量的方向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也正处于不断革新中!港交所新规和科创板的推出都将为创新研发型医药企业创造良好的资本环境,加速驱动整个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医药企业的进阶之路便由此展开 !在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利好驱动下 ,企业唯有苦炼内功、扎实推进产品创新升级。才能在这强者恒强的环境下长足发展!
1.Helen Dowden & Jamie Munro ,Trends in clinical success rates and therapeutic focus 。2019Nature. !
2.Aylin Sertkaya1 ,Key cost drivers of pharmaceutical clinical trials in the United States。2016SAGE Journals.!
3.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trieved April 23 。2019.
4.药明康德:《大型药企仅带来20%研发管线 ,新兴医药公司的时代已经到来》、《3期临床成功率已突破60% 。这将如何影响未来研发策略》 !
5.兴业证券:《CRO、CDMO的产业趋势和投资策略》 ,
6.BCG波士顿咨询:《新药上市战略进阶之路》 ,
7.读懂科创板:《科创板创新药过会第一股》 ,
8.上交所:《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 ,《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 。《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招股说明书》!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