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滑昂 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张海妮 ,
外骨骼机器人、动力膝关节、仿生手 ,当这些高科技可穿戴装备一起出现时 。并不是《机械公敌》或者《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里的情景 !
10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2019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 。一批国产厂商展示了上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端康复辅具 !
但当前我国肢体缺损残疾人使用高科技辅具比例仍偏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以膝关节假肢为例!进口高端产品依照功能不同 ,价格通常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难以做到真正亲民 !
随着政策对康复辅具产业的支持 ,对购买者补贴力度加大 。这一市场需求也逐渐被激发!一家国产假肢厂商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将推出租赁服务。惠及更多有需求的人士 !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CN171救援队联合众多国际救援队人员 。依靠自身穿戴的外骨骼赋予的强大力量!共同推动撞针点燃木星 ,而在现实生活中。外骨骼机器人正在被用于医疗康复领域!如治疗脊髓损伤、脑损伤、肌无力和关节术后等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
2018年6月,首个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来自国产厂家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艾科技) !大艾科技董事长帅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其产品成功取得注册证后 。已经进驻全国多家医院!
在本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大艾科技展台前,不断有使用轮椅行动不便的参观者前来体验大艾科技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他们将外骨骼穿戴在身上!仿佛多了一双机械腿 ,仅仅借助拐杖便可实现缓慢行走。
但对于部分下肢缺损的展会参观人员,要想帮助他们实现自主行走。就要借助各类假肢的帮助 !
目前全球最轻、仅重2.3公斤的商用动力膝也由一家名为苏州瑞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瑞步康)的中国企业研发制造 ,而以往人工膝关节假肢。活动机构往往采用液压而不是电动!
“大约七八年前 ,国外公司推出了一款电动智能假肢 。有3.5公斤!不仅沉而且在中国也没有销售,我们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苏州瑞步康工程师团队人员孙腾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此外在本届展会上 ,国内厂家上海科生假肢有限公司展示了一款世界首创的8自由度仿生手。较进口厂家产品一般直接裸露金属或合金零件!该款产品能够佩戴特质的“手套”,在外观上仿真人手。
7000亿康复辅具市场正被“点燃” ,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康复医疗产业、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 。
国产厂商发力高端康复辅具领域 抢滩7000亿市场_广西代办二类医疗器械备案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提出到2020年!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 ,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备、产品丰富的产业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意见》提出。要“完善消费支持措施”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将基本的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支持康复辅助器具消费等手段。
以北京市为例 ,通过残疾人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平台。政府三年来已经累计补贴资金2.1亿元 !惠及34万余具有北京市户籍持证残疾人员,某国产假肢厂家工作人员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其“除了跟残联系统有合作 !也有一个租赁的计划” ,来减轻残疾人的经济压力。
而在To B端市场,仅以用于医疗康复领域的外骨骼机器人为例 。据初心资本研究报告 !国内目前拥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约为3500至4000家 ,如果以一家医院平均购买1~2台设备计算。中国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的存量需求不超过9000台!
相比CT、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仍属于小众医疗器械 。在本届展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看到有三家国内公司已研发出相关产品,两家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郑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针对机构销售的康复用外骨骼机器人。售价在“百万级别” !帅梅则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其针对个人用户定制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 !
值得注意的是 ,针对外骨骼机器人的使用场景。不仅仅有医疗 !还有诸多工业领域,能为重体力劳动者减轻身体负担。即不仅拥有康复功能!还拥有替代功能和辅助功能 ,
帅梅同时也是大艾科技的主要研发人员 ,她向记者表示 。会更看好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其他功能对于使用者和研发企业来说,现阶段成本都太高。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