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企业、产品 ,所有的东西都起名‘三全’ 。为什么呢?
这是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那次大会之后。那个时代那样的机遇让我们过上了如今的日子!”陈泽民透露 ,当时电视剧《凌汤圆》在重庆电视台率先热播 。他立即给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 ,
1943年出生的陈泽民,谈起对当年的创业。依然豪情澎湃 !
提起三全食品 ,大家都不会陌生 。它是一家主营速冻食品的公司!三全食品可以说是全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 ,曾经连续多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而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和速冻粽子都是出自三全食品 !
1942年陈泽民出生在重庆,3岁起就跟随身为炮兵专家的父亲过着随军生活 。辗转各地由于家庭变故!很早就开始承担起养家的担子,初中开始陈泽民就开始打工挣钱。给农民理发那时农村人都剃光头!技术也比较简单,理一个发陈泽民能挣到2分钱。
后来又在洛阳小北门火车站拉坡 ,弄一根绳子和铁钩。拉一个坡2分钱!刚好能买一个鸡蛋…,
幼年、青年时代受到的磨练,造就了陈泽民不怕吃苦的性格。并且让他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1989年陈泽民和爱人借了1.5万元办起了“三全冷饮部” ,专门经营软质冰淇淋。第二年冷饮部用陈泽民自制的设备制作、批发郑州当时唯一的夹心冰淇淋 !生意非常火爆 ,可是每年10月之后。冷饮业进入淡季!冷饮部几十个工人就不知道干什么好 ,
。在四川的十几年里,陈泽民和爱人向当地人学会了做汤圆、米花糖等特色食品。回郑州以后逢年过节陈泽民夫妻都要做许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尝鲜 !品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
脑子灵光的他,立马想到这要是拿到北方来卖。应该会有市场!为了打开局面 ,50岁的陈泽民 。蹬着三轮车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 !去副食品商店,现场煮给人家品尝。
1990年12月底,陈泽民把速冻汤圆拉到了郑州市很有名气的一家副食品商场 。商场负责人在尝了“三全凌汤圆”后 !半信半疑地答应先进两箱试试 ,他又拜访了郑州市的几大商场 。也争取到了“送两箱试试”的待遇 !然而第二天经理们就希望陈泽民长期大量供货 ,
那年春节前陈泽民去北京,他带着速冻汤圆到了西单市场。
经过耐心讲解 ,商场负责人同意进两吨来试销。为了打消疑虑!陈泽民说这2顿我可以不要你的钱 ,你卖好以后如果要进第二批货 。再把这2吨的钱给我!之所以敢这样,是因为陈泽民对自家的产品的非常有信心。果然西单商场负责人很快打来电话进货:“赶快再给我送10吨”
!“我给他2.5元一斤,一开始他卖3元。后来卖到了4块 !几乎赚对半的利润 ,生意好得不得了”。
此后不久陈泽民先后在西安、太原、沈阳、济南、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渠道 ,
50岁下海 。开始蹬三轮车创业 !如今年营业额50亿,_广东食品药品流通许可证
后来陈泽民开着一辆4000元买来的二手旧面包车,拉着冰箱、锅碗瓢盆、燃气灶 。到全国各地现煮现尝地跑推销 !在陈泽民看来,这是一段非常艰辛的经历。可就是用这种最笨的方法!“三全凌汤圆”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迅速打开 ,
1993年起,三全的日产量达到了30吨 。
!由于市场形势良好 ,1995年前后 。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三全凌汤圆”的企业!这时候陈泽民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对同行侵害自己专利的追究 。
他说:“速冻食品是个技术门槛很低的行业 ,专利官司打不胜打。耗费精力得不偿失 !中国的速冻食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仅靠一个三全是无法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 。海外的速冻食品工业比我们先进得多!你挡住了身边的同胞,也挡不住别人登陆上岸 。与其让海外企业长驱直入!倒不如本土同胞齐心协力 ,把市场迅速做大 。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有一定抵抗力的民族速冻产业!而我要做的就是苦练内功 ,永远保持领先的位置 。”
2018年三全营收将近60亿 ,纳税5个亿在三全原料基地。花生、芝麻等配套的产业!间接带动40万农民就业 ,直接安排了2万人就业。并带动了4600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回顾创业之路,陈泽民认为一个人创业的目标可以很远大。但都要从小处一点一点做起!“温州人为什么那么厉害 ,就因为不论是纽扣、拉链、打火机 。还是皮鞋、马桶、厕纸 !人家都能把它发展成一个大的产业 ,就连在街头擦皮鞋。温州人都能把它搞成一个个连锁店!创出一个大的事业 ,”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