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辛 明)每当夜幕降临 ,餐饮业就迎来了一天中最为热闹的时刻 。灯光闪烁、人声喧哗 !外卖骑手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行业繁荣的背后。市场变幻莫测!但总有那么一些餐馆饭店 ,却一直坚守初心。历经时代变迁 !依然吸引着顾客,
略显老旧的门面,稍嫌拥挤的空间……每到中午11点 。店里就会顾客盈门 !来这里的食客大都是吃了多少年的街坊邻居 ,也有慕名前来打卡的新客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与中国美术馆之间的翠花胡同里 !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刘桂仙与丈夫郭培基创立的悦宾饭店 ,如今已走过将近40个年头。不变的是存在于心间的亲切和舌尖儿上熟悉的味道 !
穷则思变京城个体餐饮第一家面世,
20世纪50年代初,不到20岁的郭培基夫妇从河北肃宁来到北京讨生活 。郭培基在一家国营饭店当厨师!刘桂仙则打着散工,一家七口人最穷的时候只有两床被子盖 。据刘桂仙的孙女郭华回忆:“奶奶说过 !那时爷爷奶奶都是穿着衣服睡觉,就当盖被子了 。5个孩子盖那两床被子!”为了养家糊口,刘桂仙那时一天打3份工。为的就是多挣一点!
郭培基是厨师,刘桂仙也有着不错的手艺。郭培基的师兄弟或同事来到他家!都是刘桂仙下厨,吃过后都夸她做得好 。刘桂仙就萌生了“能不能靠自己的手艺做点什么”的念头 !夫妻俩经过商议,想试着开一家饭馆。
郭培基从单位了解到 ,管餐饮的是工商局。刘桂仙便来到当时北京市东城区工商局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 ,但工作人员告诉刘桂仙。饭店只能是国营!目前还没有私营的相关政策 ,
刘桂仙并没有放弃,她开始和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一样按时“上下班” 。“一开始人家还比较热情!去得次数太多了,人家最后也就是点个头示意一下了 。”郭华告诉记者 !其实在那个年代不止她一个人有这种想法,零星的也有别人去咨询相关事宜 。时任东城区工商局副局长靳云平回忆说:“刘桂仙不像别人 !问问没结果就回去了 ,她有耐性、有决心 。
也许是刘桂仙的一股子韧劲打动了东城区工商局 ,经调查后也证实这家人老实本分。确实日子困难 !东城区工商局领导班子在研究后,同意为她审批 。北京还没有餐饮个体户的正规营业执照!最终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手写了一张有红头文件的内部审批件 ,上面有包括靳云平在内的各级领导的签字。并盖上专用章!刘桂仙拿到了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饮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上的“郭鸿利”是刘桂仙和郭培基的儿子 ,
悦宾饭店如今仍保留着当时由原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京临字第362号”北京市个体工商业户临时营业执照,生产或经营范围是“早点、午餐”。核发时间是1980年12月31日 !
旗开得胜4只鸭子做菜肴引发轰动
“京临字第362号”:京城餐饮个体户的原点_代办办食品流通许可证怎么办
,虽然拿下了营业执照 ,但按照当时卫生部门的要求。因为菜品需要冷冻 !否则容易变质,“当时家里没有那么多钱。最后还是东城区工商局的领导做担保!从银行贷了500元,代办办食品流通许可证怎么办
由于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购买食材需要用票证。可家里的票证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工商局帮助刘桂仙协调了粮油部门,郭培基通过师兄弟淘了4张旧桌子和15张旧椅子 。把一个烤白薯的桶改成了灶台 !又从他所在单位借来了木头,把3间平房中的1间改成了饭店 。悦宾饭店就这么搭建好了!
夫妻俩计划在1980年10月1日开业 ,9月30日先让街坊邻居尝尝口味。当时在北京可以凭票买鸭子!刘桂仙就拿着票和仅剩的35元钱,去市场买了4只鸭子和其他食材。做成了香酥鸭、麻辣鸭、八宝鸭等菜肴 !等到郭培基中午下班回来 ,胡同里挤满了人 。都排到了胡同口外的五四大街上!到家门口一看,屋里顾客盈门。外面满是看热闹的人!
他们还不敢给菜品定价 ,就让客人自己看着给 。饭馆的营业额大约是40元 !而当时已在北京内燃机厂工作的郭培基一个月的工资才54元,由于相对国营饭店价钱便宜。菜品味道也不错!同时受规模所限 ,悦宾饭店的预约时间最长要到60天 。
1981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广开门路 。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 !其中明确“个体劳动者 ,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个体餐馆在北京城里如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 !
个体经营进一步放宽 ,刘桂仙与郭培基在翠花胡同开了分店悦仙。距悦宾只有十几米远!
抱朴守中不耍花样把菜做好才是真,
悦宾和悦仙都交由郭华和她哥哥郭诚打理 ,郭华负责日常运营 。郭诚负责后厨 !兄妹俩从小就在店里长大,“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靠着柜台站着 。五六岁大就帮着拿盘子、送杯子、送啤酒!就在店里写作业 ,
记者进入悦宾饭店的时候 ,屋子里放着几大包菜。“都是早上7点半之前店里人出去采购回来的” !这是刘桂仙创办悦宾饭店时立下的规定,早期不像现在 。什么菜都能买到!那时早上去市场,有什么菜买什么菜。再往菜牌子上一写!这就是当天的菜单了 ,为了能买到更多种类的新鲜蔬菜 。刘桂仙会尽可能地打听北京哪里有菜市场 !甚至很多时候 ,她坐早晨5点多的火车去河北 。从那里的大集市采购食材背回北京 !晚上打烊后还要收拾 ,往往忙到凌晨一两点。拖着疲惫的身体稍做歇息 !又要坐火车出去采购 ,
“京临字第362号”:京城餐饮个体户的原点_代办办食品流通许可证怎么办
。郭华还记得一九九几年的时候,奶奶会带她“出去玩” 。其实是去鸭厂和肉联厂采购!刘桂仙从来不要鸭厂已经收拾好的鸭子 ,只要活鸭;郭培基买了冰柜放在车后备厢。冰柜里的四角立着可乐空瓶!铺一层木板和塑料,肉联厂买来的肉铺满一层后。再立4个空瓶!“这样可以让冷空气隔层循环 ,肉不会冻得太死。”郭华解释道!
曾有人给悦宾饭店出主意 ,将盘子、碗筷换成仿古风格的。但郭培基认为 !不需要那些花样 ,白盘子是最干净的 。把菜做好才是真 !食品流通许可证丢失怎么办怎么办
刘桂仙退休了 ,但也时不时会来店里 。在传菜口坐着 !观察后厨做出的菜,凭她几十年的经验 。只是看看就可以判断出菜的水准如何!
初心不改坚守品质传承最好的味道 ,
北京的大街小巷餐馆饭店林立,全国各地的风味应有尽有 。外卖更是成为潮流!刘桂仙当家时,上门来与悦宾饭店谈合作开分店扩大经营的就大有人在 。但刘桂仙与郭培基从没同意过 !顾虑的是扩大经营有可能降低菜的品质 ,
悦宾饭店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和传统调味品 ,炖炒严格按照传统特色手艺 。悦宾饭店的厨师都由刘桂仙一手培养 !刘桂仙培养厨师最先看重的就是踏实和真诚,店里曾经有个资历很老的员工。在老家时是瓦匠 !来悦宾饭店后最先是刷碗,后来又学了五六年切菜 。最后被刘桂仙培养成厨师 !
现在悦宾饭店掌勺的是刘桂仙的孙子郭诚 ,大学里学餐饮专业的他也回到店里传承奶奶的手艺。“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当年我父亲晚上把菜打包回来给我吃 ,就不是店里吃的那个味了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不做外卖的原因!就是怕味道不如堂食,
悦宾饭店是不是故意这样做 ,以此为营销手段来吸引顾客。“如果我做其他的餐饮品牌 !也许会去贴合当下的模式 ,但悦宾不可以。例如悦宾的五丝桶 !最后一个工序是过油炸 ,就是当时吃味道才好 。如果通过外卖送到顾客手中!就不是那个味了,悦宾饭店从奶奶创办起 。就尽力让顾客吃到最好的味道!现在的很多经营模式不是悦宾不去学习,
历经40年的老店,生意依然红火。与郭华的采访约在上午10点!因为到了11点 ,顾客将纷至沓来。果然采访结束 !记者随郭华走出悦宾饭店时 ,店里已经坐满了客人 。门口还有顾客等候 !郭华对他们说 ,屋里客人已经满了 。可以去离这不远的分店悦仙就餐 !
“京临字第362号”:京城餐饮个体户的原点_代办办食品流通许可证怎么办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