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准时达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与日本西部燃气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 。双方制定了为期3年 !年运输量20万吨的运输目标 ,共同打造LNG(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业务合作模式。通过海陆联运的方式 !将日本液源直接连接至国内终端用户,
自1960年第一艘LNG船——“甲烷先锋”号成功跨越大西洋将2000吨LNG(液化天然气)从美国安全运至英国坎威尔岛起,全球LNG贸易与运输已走过近60年 。在这60年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LNG能源的关注,其需求逐步旺盛 。我国则处于需求增长的最前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LNG进口量超过5300万吨,占天然气进口总量60% 。未来5~10年内 !这一规模还将在201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与使用需求成正比的是 ,LNG贸易和运输的增长。以及运输模式的创新 !但不容忽视的是 ,作为典型的物流业运输“三高”(高投入。高风险高门槛)货类 !切入LNG运输难度不小 ,准时达能源如何“对症下药”? 。
把LNG装进集装箱运输,拢共分几步? 。
“首先需要选择恰当的切入时机和优质的合作伙伴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准时达能源首席执行官梅族林表示!
从准时达能源成立的背景来看,实现了供应链和能源“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其股东之一 !在全球泛电子化物流方面深耕多年 ,运输和服务网络遍布全球 。同时依托领先于行业的智能化信息系统!在物流信息化落地及运作中经验成熟;另一方面,作为准时达能源另一股东的IDG能源 。不仅在北美、欧洲等地区能源投资广泛 !并且在国内用户终端布局频频,
准时达能源的成立 ,定位于LNG罐箱中游。即端到端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 !即承接了上游在北美等地区的液源,同时也链接IDG能源投资布局的下游用户 。串连液源到终端用户之间的供应链环节!2018年8月 ,准时达能源团队建立 。2019年初 !拿到LNG进出口、LNG贸易和仓储、危险品陆运等除航运以外的LNG运输所有资质 ,得以准入这一领域。
“从业务开展上来说 ,我们分为两个阶段 。分别是实体物流和平台物流 !”梅族林介绍 ,而这也是把LNG装进集装箱运输的关键步骤。
具体而言在实体物流建设方面,准时达能源将其分为国内和国际网络。代表产品分别是“罐运保”和“海液通”!
“罐运保”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上下游之间建立一个固化的物流运输通道,从布局上看是以水路为核心 。打造“两横一纵”(两横指长江、珠江沿江港口分拨!一纵指沿海港口分拨)物流分拨网络 ,通过班轮运输将上海港 。青岛港太仓港连云港等区域枢纽港口打造为集散中心!然后通过集卡实现陆运 ,梅族林补充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港口燃气接收站达成协议!一站接货多点提货从而供应保障,”
在国际网络方面,准时达能源打造了“海液通”服务 。作为船舶的升级 !“海液通”服务能够直接通过罐箱进口LNG,灵活性及市场的通货能力更高。也更符合日本、印尼这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岛屿的地理国情 !同时“海液通”服务坚持“只做交易,不做价格”的模式。为国内终端用户提供海外低价液源!由供需双方直接进行价格谈判 ,由准时达能源做指定运输。
而在实体物流之外,依托准时达业内领先的IT技术与成熟的运营模式 。准时达能源同时打造了物联和互联的平台物流!
作为标准化运载单元,单一液货集装箱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具备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属性 。梅族林认为准时达能源在罐箱运输中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液位以及定位等数据 !是其物联平台的数据基础,不仅能直接面对客户的使用需求和过程的安全管控。在平台形成后!传感器数据集采同时能够连接上下游生产、能源使用、配送、采购计划 ,为其提供决策支持。“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的精准匹配!实现空罐和液罐的相互调配 ,满足生产要求 。”
把LNG装进集装箱!准时达能源开启运输新时代_北京食品流通许可证号
据悉目前准时达能源在批量模式中,除与日本西部燃气签订3年60万吨的运输协议之外。还在国内签订了一个为期5年!年运输量30万吨的供应协议,此外还在日本、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班轮运输模式的测试。通过与马士基等知名班轮公司合作 !小批量运输LNG罐箱 ,其中加拿大和欧洲已经形成了小批量的稳定运输。目前大约在20FFE/周!
,无论是从模式再造上,还是在业务开展中 。面对LNG运输的难点 !准时达能源以自身优势破局,
对于LNG运输中的难点,梅族林将其总结为两点。一是安全管控!二是稳定运输 ,即保持供应这也是所有想要参与LNG运输的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
作为危化品运输的主要货种 ,LNG对于运输安全要求极高。即便采用“液改集”方式 !其安全风险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全球发生的多起集装箱船在航起火、爆炸事故中 。危化品货物瞒报、错报以及装载、处置不当是重要原因!
对于准时达能源来说,从硬件选择开始就已经是安全的起点了。
首先是容器的问题 ,目前罐箱作为小批量LNG运输中最为顶尖的设备。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市场应用 !均已经得到验证,长达90天以上的保冷。能够适应全球几乎所有远洋航线班期 !低温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风险的发生,
货物在途风险不仅与承载容器相关 ,还与信息交互和现场作业管控相关。尤其在航行或者在港操作过程中!货物状况如何是各方关注的问题 ,准时达能源在LNG罐箱装载的传感器就是为了实现过程管控和可视化运输 。
!“大部分传感器的数据上传频率约为一个小时一次,我们采用的可视化系统是准时达自己研发的。在密集操作的节点 !数据传输可以达到1分钟一次,而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可以恢复为1小时一次 !”梅族林介绍,此举就将最易发生安全风险的环节置于最严密的监控之中 。从而实现及时有效处置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从本质上来说 。LNG罐箱运输是一种包装运输 !与集装箱一样,在实现运载单元标准化之后。其操作便利度将会大幅提升!并且能够实现“一罐到底” ,中间不需要对货物本身。也就是罐装液体进行操作 !在吊装等环节 ,仅对外包装的罐体进行作业。在以往危化品运输作业中 !针对货物本身的操作过于频繁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说 。LNG罐箱运输具有天然的操作安全属性 !
而针对稳定运输及保供的难点 ,准时达能源的LNG罐箱运输模式显得更为游刃有余。
事实证明罐箱通过班轮实现港到港运输,再通过集卡分拨到终端的模式更为高效 。因为从载具特性上来说 !罐箱不仅可使实现“一罐到底” ,还可以实现储运一体 。对于用户仓储及周转效率要求较低!此外班轮模式下定时定点供应是常态 ,船期保障决定用户需求。实现小批量稳定供应 !
事实上无论是在时间维度下,还是在空间维度下 。尽管行业门槛较高 !但LNG运输依然不是一个新的市场,无论是通过管道直接运输还是通过大型液散船批量运输 。抑或是经过槽车转运 !其市场都较为成熟,但是随着国际油价变动频繁。LNG价格同样产生波动!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说 ,更倾向于小批量、高频次的现货交易。对于准时达能源来说 !此时切入市场,并非贸然之举。而是结合自身优势!紧抓用户需求有备而来,
“相对于LNG领域的大宗运输来说 ,我们的整体运营规模约在60亿~70亿元之间 。在能源行业算是较‘轻’的运营模式 !目前市场存在一个误区 ,就是大批量的物流模式错配小批量的用户需求。因此我们本身的定位在于做大宗运输的有效补充!这也是准时达能源的优势体现,”梅族林表示 。
!而对于其他物流或供应链企业来说 ,准时达能源通过团队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方式以较“轻”的模式切入重资产行业 。值得借鉴
首先在团队建设方面,梅族林认为最重要的并不只是行业经验。能否通过团队建设实现网络运营的能力!更为重要从产地到终端,从水运到陆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处理 !尤其在标准化流程实现和重塑的过程中 ,都要懂行业的人 。
其次在网络布局方面 ,需要对关键资产和稀缺资源进行把控。如堆场、仓储、资质等!在准时达能源的业务进行中,上述稀缺资源在原有平台的加持下 。辅之以自研技术等!一旦形成规模,就能很容易形成“护城河”。
此外准时达能源的定位精准 ,也成为其区别于其他运输服务商的重要特征。其对标的是物流业务!非能源业务因此与当下贸易商或分销商角色更为浓厚的企业形成互补 ,而非竞争
梅族林总结道:“总的来说,准时达能源模式的精髓还是在‘只做交易 。不做价格’上!所以我们的实施路径也是先收集小批量的需求,通过准时达的网络和节点整合成大批量物流 。最终实现从流量到批量!”
更为重要的是,背靠准时达与IDG能源两大股东分别在供应链管理和能源领域的深厚资源。使得准时达能源在品牌、行业理解与认知、供应采购体系、IT系统、资金等方面远超同行!在快人一步的同时形成壁垒 ,
对于未来基于标准化运输的准时达能源将复制当前的成功模式 ,
“准时达能源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在国内做到200万~300万吨的规模,在海外我们会复制日本模式。做2~3个转运点!最终做到10000个罐箱的保有规模,而我们近期的目标是跟随国内企业的脚步 。切入东南亚市场!实现模式复制,”梅族林说
总体而言通过业务的独特性和技术的创新性,准时达能源做到了无缝对接液源与终端用户 。而一个被其“轻模式”开启的LNG运输新时代 !正缓缓到来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