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统一标准、监管体系不完善,以辣条为代表的网红食品成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灾区”。
辣条“国标”出台,能否带动更多网红食品“转正”。
12月15日,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内的零食专卖区。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辣条曾是许多80后90后儿时味道,也是网红零食界的“扛把子”——近日。它再次登上热搜!
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从统一“辣条”类食品分类、加强原辅料和生产过程管控、倡导减盐减油减糖等6个方面对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要求!
长久以来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监管体系不完善,网红食品一直都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灾区”。威胁着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此次辣条“国标”的出台,不仅终结了辣条标准的“南北之争”。也让人们对以辣条为代表的网红食品的“转正”之路有了更多期待!
南派辣条偏辣,北派辣条偏甜——此前由于各地对辣条食品中使用添加剂的要求各不相同。这一度被消费者称之为辣条标准的“南北之争”!
记者了解到南派辣条以湖南平江的玉峰食品为代表,依照湖南省《挤压糕点地方标准》。添加剂遵循糕点标准;北派辣条以河南郑州的卫龙食品为代表!依照河南省《调味面制食品地方标准》,添加剂参照糕点、膨化食品类执行。
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上的“标准打架”,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辣条食品安全的异地监管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8月30日。原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结果显示多款辣条产品被检出不合格,问题主要是违规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两种防腐剂。涉事的河南地区企业认为是各地执行标准不一致!
媒体报道称早在2015年至2017年6月,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上了原各地食药监局的“黑名单”。在通报的180起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都是主因,这些通报多存在于异地抽检中。
!此次发布的公告中明确,今后辣条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生产企业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的相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还要求辣条生产企业改善产品配方!减盐减油减糖,
记者查询发现,根据“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辣条生产企业将不得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甜蜜素的使用量也将有严格限制,这也意味着不仅辣条可能会“变味”。南北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异地监管困境也有望得到破解!
鲜为人知的是,一袋辣条已经撑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面筋食品、辣条厂家一千余家!产值至少达580多亿元,
事实上以辣条为代表的“五毛食品”已经走红多年,
口红糖、香烟糖、无花果丝……这些单价“五毛”左右的豆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膨化食品等小食品,因价格低廉、色泽艳丽、口感辛辣刺激。尤其受到儿童、青少年的青睐!成为学校周边的畅销食品,
。与此同时一些“五毛食品”假以“8090后怀旧食品”的名义出现在各大网红打卡地和旅游景点,让消费者为怀旧情怀买单。
然而这些食品往往因为存在高油高糖高盐或甜味剂、防腐剂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饱受诟病,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而在城乡结合部、农村食品市场的食品小超市、食杂店、食品流动摊贩!除了辣条之外,价格在“五毛”左右的油炸面制品、膨化食品、豆制品、糖果、果味饮料等各种小零食更是不计其数。
2018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专门发布《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通知》。整顿校园食品安全乱象!
那么这些承载80后90后童年记忆的网红零食是不是也应该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从“地标”到“国标”,辣条的“转正”之路又能否带动其他网红食品走上健康养生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12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做出了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地方特色食品。且主要在本地范围内适用!结合实施条例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可以推断随着食品标准的清理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未来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数量将大为减少!
,事实上网红食品一般都主打情怀、文艺等招牌,迎合了人们追求新奇、跟风从众的心理。但很多网红食品并非依规而红!这也导致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网红食品时,往往会忽视生产厂家、商家的合法资质。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统一辣条生产标准。既解决了标准不同所导致的纷争!又能促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改良产品配方,提升食品的营养健康水平。对于数量庞杂的网红食品走上提质之路也是一种督促!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辣条,其他网红食品的标准、管理也应力争实现全国统一。从源头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
此外现场直播、网红代言已成为各路商家及消费者的新宠,准入门槛不高的“网红带货”不但冲击着电商行业寻求变新。也给食品质量安全带去隐患!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表示。将对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电视购物栏目等渠道的网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重拳出击!“刷单”“假评论”等违法行为也将受到查处,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认为,对网红食品要有包容的心态。鼓励其创新同时网红食品安全的底线不能放松!要加强监管不能允许网红食品游离在监管之外,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