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glishabc.net

孙煜:银行业国际化的伟大跨越_粮食经营许可证怎么办

文/孙煜 作者系中国银行副行长,

70年光辉岁月 ,70年硕果累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 !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随着对外经贸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融入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银行业走出去范围逐渐扩大 !影响力不断提升,顺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国银行业将砥砺前行!努力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早日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走过辉煌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  ,现代化金融体系逐步形成  。金融开放新格局随之开启!银行业积极顺应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经贸快速发展的趋势  ,紧跟经济全球化发展浪潮 。海外布局不断扩展   !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之路 。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整装待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业开始以崭新的面貌站立在国际市场!这个阶段的国际化主要以中国银行为代表,1949年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成立。逐步接管原有海外分支机构  !中国银行伦敦代表处于1929年成立,是中国银行业在海外最早设立的分支机构 。到1950年   !中国银行共有11家海外机构 ,覆盖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9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员工704人!1978年改革开放前期,除中国银行一直有海外业务以外。其他少量中资银行也开始以代理行形式小范围、小规模地从事周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融资和结算活动!

改革开放到股改上市前:崭露头角 ,更多国有银行国际化发展开始崭露头角。工商银行于1984年成立 !1985年与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1992年第一家境外分支机构新加坡代表处正式设立;建设银行于1993年在新加坡设立代表处   。1999年升级为分行!1995年在中国香港设立分行;农业银行于1995年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同时设立分行,政策性银行也开始涉足国际化业务。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组建!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南非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各大银行逐渐向海外扩展业务!积极参加国际市场上的筹融资活动 ,由代理行模式扩展至自设机构模式  。境外分支机构数量逐渐增加!

股改上市至2016年:蓬勃发展   ,2003年起。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造  !到2010年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已在上海和香港两地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   。股改上市为中资银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融资渠道!引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为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参与国际化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扩张不再局限于自设机构的模式   !海外参股、并购活动开始加速,国际化业务蓬勃发展 。2006年中国银行收购新加坡航空租赁公司!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2008年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总股本20%,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服务范围间接覆盖了非洲20个国家!并于此后开展了一系列并购活动,进一步拓展美洲、欧洲和亚太市场 。股份制银行也开始顺应国际化浪潮!逐渐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并购海外银行等,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实力  。如招商银行2008年收购香港永隆银行!

新时代开启“由大到强”的序幕,为更好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和应对风险挑战。中国银行业加快推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在境外机构的管理方面 ,大型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探索跨境业务区域化、集约化管理。中国银行利用卢森堡子行所持的欧盟通行证向周边国家进行跨境机构延伸 !目前已在欧盟设立了9家跨境二级机构;通过中银香港整合东盟地区的境外机构 ,以提升在东盟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在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卢森堡等地已设立了20余个区域业务中心   。以实现业务集约化   !各大银行不断提高综合化经营水平,以实现国际化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中国银行业正不断完善自身经营发展能力!力争尽快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

中国银行业已成为支持全球经贸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通过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跨境贸易等衍生的跨境金融需求  。通过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东道国当地经济发展 !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就,

孙煜:银行业国际化的伟大跨越_粮食经营许可证怎么办

粮食经营许可证怎么办

 。

网络布局从国际金融中心向全球范围延伸,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最早的主阵地是周边地区以及欧美发达国家  。特别是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  !本世纪以来国际化布局范围大幅扩展,目前已有20多家中资银行在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覆盖全球五大洲!中国银行在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00多家经营性分支机构 ,粮食经营许可证怎么办 。

境外业务增长迅速,多样化程度不断提升。2018年末!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境外资产总额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较10年前增长了4倍多 !远远高于集团平均增幅,中国银行境外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  。境外机构税前利润达683亿元人民币!随着国际化的持续发展 ,中国银行业的全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全面提高 。商业银行与多元化平台的联动不断强化!金融创新和多样化产品持续推出 ,跨境人民币、全球现金管理平台、投资银行、私人银行、银团贷款等重点业务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渠道多样、产品丰富、运营高效的全球服务体系!

服务对象逐渐扩大至当地企业和居民  ,过去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主要是跟随中资企业“走出去”以及为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当地跨国企业服务。随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级投资者”角色的转变!银行业国际化的服务对象不断向当地的非跨国大型企业、全球配置资产的金融机构和本地个人客户延伸,目前中国银行境外机构的本土客户占比已经超过62%。中国银行伦敦分行80%的公司客户是当地企业 !零售客户基本都是当地居民,

人才体系更加国际化、专业化,中国银行业进军海外市场离不开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海外的中资银行通过聘用当地员工、加强境外业务的培训和人员交流等!提升员工的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质   ,建立和完善国际化人才储备机制  。目前中国银行境外机构的员工有2万多人 !当地员工占比高达95%   ,中国银行还针对“一带一路”沿线、拉美地区等加强小语种人才储备和培育。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离不开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随着我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银行业国际化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新阶段,奠定银行国际化新基石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持续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推进;新动能不断形成和集聚 ,居民消费升级空间巨大;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美丽中国建设等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本土经济是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后盾。正如过去70年来的发展成就与经验所在!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将伴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

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拓展银行国际化新领域 。当前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逐步由蓝图转化为现实!投资环境将持续优化  ,制造业和养老、医疗等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将逐步实现全面放开。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逐步扩大  !“一带一路”建设获得显著进展 ,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长三角一体化等的规划方案相继落地。目前中国正在向全球服务贸易大国迈进!做实跨境直接投资大国地位   ,中国市场的双向开放将鼓励更多中资企业“走出去”。同时也将“引进来”更多外资企业   !其中蕴含着资金融通、贸易融资及结算、企业跨境并购、大宗商品交易等巨大的跨境金融需求,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  ,引领银行国际化新方向。自2016年10月正式被纳入SDR货币篮子以来!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交易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储备货币   ,截至2019年上半年 。与中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接近40个!24个国家和地区已指定人民币清算行,1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RQFII投资配额。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经济基本面稳定、内生稳定性逐步增强,未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结算、储备中的使用会更加频繁 。有利于中国银行业以人民币业务为突破口 !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尽管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在短短的十几年内走过了其他国家上百年走完的历程,但是与国际领先的大型银行相比。自身能力还有诸多不足 !国际化发展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熟金融市场环境中的产品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中国银行业海外网点覆盖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已经与汇丰等国际大型银行不相上下   。中国银行业海外网点仍然存在小而全、小而散的问题!在成熟金融市场仍以存贷汇等传统产品为主  ,高附加值的公司业务产品和盈利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业务、投行业务等占比较小。中国银行业在成熟金融市场环境中的产品服务能力不足!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要实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覆盖还需更加努力。

孙煜:银行业国际化的伟大跨越_粮食经营许可证怎么办

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怎么办

!

海外客户结构仍有待优化  ,中资银行海外机构一直以“双轮客户”作为主要目标客户群   。即中资“走出去”企业和国外“走进来”企业!从目前情况看 ,中资“走出去”客户仍占主导。而“走进来”的大型跨国外资企业占比较低 !中资银行的“双轮”并不平衡,外资同业则相对平衡 。以三菱日联为例!其在华业务的40%是为中资“走出去”企业和世界500强跨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未来趋势看。中资银行要在海外继续高质量发展   !应关注拓展新的客户群体,如本地大型外资企业和外资金融机构客户 。中资银行的海外客户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

海外业务经营效率有待提升 ,虽然中资银行境外机构的资产、盈利都在逐年增长。但国际化发展仍以规模扩张拉动盈利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已经出现一些“成长的烦恼”,相比国际同业。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投资回报率偏低!价值创造指标不高,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资本和资金来源仍主要依赖于本土集团。海外业务经营效率较低   !制约了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潜力,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怎么办。

海外机构管理模式有待健全,目前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管理模式仍然以分行模式为主。在国际化初期!这种模式具有权责清晰、鼓励发展等优势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中国银行业海外机构现行的纯分行管理模式面临的小而全、小而散的劣势越来越凸显!难以适应业务和客户的需求,从客户需求角度看。客户对中国银行业海外机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存贷汇向高端产品转变!面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小分行”模式在产品研发、客户服务、风险和合规管理方面各自为战  。不利于集中资源形成合力  !满足客户需求   ,

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能力有待增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全球各国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和政策逐步到位!如开始强调审慎经营和个人责任等,这是全球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当前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国际领先同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完全适应和满足新的监管变化仍面临挑战,境外机构间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参差不齐  。难以实现风险集约化管理   !目前中资银行的合规管理主要集中在总行层面 ,境外不同区域反洗钱合规管理投入不足。管理难度较大!而国际同业如汇丰、花旗等大多在重点区域内设置区域合规官和区域筛查甄别中心 ,以快速处理区域内筛查和反洗钱合规管理工作  。

推进中国银行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

只要牢牢把握住“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必须与中国经济发展紧紧相连”的关系,就可以看到“成长的烦恼”也有幸福的一面  。中国经济高质量且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基石和优势!这也决定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模式  ,首先是以国内为主 。即将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主要基础;其次是以国际为辅  !即跟随中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推进银行业国际化。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下  !本土市场、本土客户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中国银行业要进一步明确国际化业务以服务中国实体经济为根本  。以经济对外开放的需求和推进节奏为依据!坚持服务对外开放、“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 ,持续完善全球网络布局。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全球网点覆盖力度和深度 ,通过在成熟金融市场发展具有当地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提高全方位服务能力!在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需求的同时 ,提升中国银行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

坚持差异化发展,形成国际化发展梯队。进一步提高国际化质量!并不意味着所有银行都要“走出去”、所有银行的海外业务都要“大而全”,而是需要中国银行业坚持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  。避免过度竞争和不必要的价格战  !中国银行业应在坚持国家战略和政策引导、市场化选择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资本实力、业务竞争力等 。形成一定的国际化发展梯队   !大型商业银行在全球化、全能化发展的基础上,可适度在国际化程度和区域分布上有所侧重和区分;中小型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和特色。针对特定境外区域或特定业务领域进行海外扩张!与大型商业银行形成互相补充、互相支持,

探索集约化管理 ,加快产品创新。促进跨境金融服务升级!中资“走出去”客户金融需求的不断升级,对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银行业要通过探索海外机构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将原本小而散的分行资源统筹集约管理   ,提高业务条线的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能力。除了满足企业贸易融资、并购贷款、项目融资等一系列金融需求 !还要结合自身特色和业务优势   ,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提高综合化业务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 !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 ,要充分利用“境内+境外”“商行+投行”结合的模式。努力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业务推介、客户撮合、信息咨询、风险防范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产品服务  !

加强风险防范,实现海外业务稳健发展。为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和监管要求   !实现更健康高效的持续经营,中国银行业要始终坚持“了解你的客户”基本原则。着力构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合规系统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  ,确保海内外机构合规、稳健经营。加强国别风险、监管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增进境内外机构的信息交流和联动水平 ,积极打造全球一体化的风险管控体系。增强抵御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

上一篇:32届高级人才交流洽谈会举行_qs世界大学排名官网怎么办
下一篇:论斯科拉的“CBA外援畅想”——我们缺的是国内竞争不是国际竞争_什么大米最好怎么办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