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刘瑞朝,
从0.9亿到1万亿,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从县级郑到国际郑!从火车拉开的城市到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航空港实验区、自贸区郑州片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大数据综试区五大国家战略叠加落地。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打开了联通世界的大门!郑州成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展示窗口,
9月29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23场发布会召开,通过发展拉动、枢纽牵动、开放带动、转型驱动、民生联动。郑州取得了五个方面的巨变!绘就了一幅七十年出彩画卷,
从0.9亿元到跻身“万亿俱乐部” “县级郑”升级为“国际郑”见证郑州速度,
从郑县到郑州,从“县级郑”到“国际郑”。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伟说!郑州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跑出了郑州速度、唱响了郑州强劲音符!
1949年生产总值0.9亿元,1978年增加到20亿元。继2003年突破千亿元、2012年突破五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增长一千亿,攀升至2018年10143.3亿。成为第16个GDP过万亿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的行列,
财政收入从1953年0.6亿跃升至2018年1152.1亿,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城镇化率从解放初的10.5%提高到73.4%。常住人口由1949年不足20万增加到2018年1013.6万!跨入了特大城市行列,
2018年郑州以全省4.5%的土地和10.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21.1%的GDP、30.6%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5%的进出口总值;航空港实验区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占全省的62.8%!
郑州首次进入“世界城市100强”“亚洲城市50强”,跻身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12城市之列。居中国发展潜力百强城市第11位!成为全国第8个市场主体超百万的城市,国内外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持续提升。引领中原崛起的龙头越昂越高!
郑州将成为全国唯一的“米”字型高铁交通枢纽城市
,从火车拉来的城市,到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郑州的区位优势愈发明显!王新伟说上世纪初卢汉线、陇海线黄金交汇,让“火车拉来的城市”快速起跑。走出了一条“因交通而兴、因交通而优、因交通而强”的跨越之路!凭借航空、铁路、公路“三网融合”,奠定了全国大局中的“郑州位置”。形成了独特的“区位+枢纽”优势!
首先是着力打造域外枢纽,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以郑州为核心的“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网、“三横八纵”国省干线公路网通达全国!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和市场,2小时高铁圈覆盖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随着2020年郑合、郑济高铁建成通车。郑州将成为全国唯一的“米”字型高铁交通枢纽、当之无愧的“中国铁路之心”!
其次是着力推进域内畅通,2018年全市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57.5公里。位居全国前列;中心城区 “两横两纵+环线”快速路网基本形成!市域内15分钟上高架、30分钟上高速;都市公交实现全域通达、无缝换乘,客运总量9.4亿人次。成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2013年迈进地铁时代!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突破300公里,“轨道上的郑州”正由蓝图变为现实。
四条丝绸之路打造“开放郑州”、“内陆高地”,
“国际郑”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郑州坚持开放带动!地理坐标从“内陆腹地”嬗变为“开放高地”,始终坚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无中生有”建平台、拓通道!闯出了“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的内陆开放道路,在世界版图上标注了“开放郑州”的鲜明特质。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郑州—卢森堡枢纽延伸辐射。覆盖23个国家近200个城市;2017年以来!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持续保持中部“双第一”,南美车厘子、澳洲鲜牛肉、荷兰鲜切花从郑州走向全国。折射出买卖全球的蓬勃活力!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首创“一单到底、物流全球”多式联运。中欧班列(郑州)“去14回10”满载运营!班列遍布24个国家126个城市,国内集货覆盖四分之三省份。货值货重等综合评价指标全国第二!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基本建成。跨境电商“1210”模式全国推广!打造了家门口的“世界商超”,2018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全国第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跨境电商的“领跑者”!
“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顺畅,与青岛、天津等港口无缝衔接。依托铁海、公海联运形成内陆“无水港”!拥有药品、粮食、进境水果、肉类、冰鲜水产品、汽车整车、国际邮件等9个功能性口岸,是功能性口岸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
从一产主导到三产拉动 郑州制造、郑州品牌走向世界,
王新伟说郑州坚持转型驱动,产业结构从“一产主导”质变为“三产拉动”。解放之初郑州产业结构为70.3:22.3:7.4!历经“一五”时期的“棉纺城”、八十年代的“商贸城”,逐步演变为二产主导、三产渐强。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个质变”加速发力:一是结构质变。推动传统产业促转型、特色产业创优势、新兴产业成规模!形成了“一产提效、二产转型、三产做优”的新格局,2016年实现三产比重超一产二产总和的新突破。2018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4:43.9:54.7!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74家全球500强企业落地郑州。
二是集群质变,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等服务业支柱产业!正在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2个五千亿级集群,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3个三千亿级集群。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5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2018年居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第12位,
三是品牌质变,积极引进企业、平台、人才、机构“四个一批”。大力推动质量、效率、动力 “三大变革”!郑州制造、郑州品牌加速走向世界,智能手机产量约占全球1/7。宇通客车产量约占全球1/8!速冻食品约占全国60%以上市场,中铁盾构的异形盾构技术领跑国际。郑商所期货交易的“郑州价格”影响全球!带动郑州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基地、最大的客车研发生产基地、最大的盾构生产制造基地,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 郑州成为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宜居居民更幸福70年来郑州坚持民生联动,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转变为“全面小康”。2018年入选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位居福布斯创新宜居城市榜单第13位,
绿城更绿了2018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8%,人均绿地面积13平方米。七千里生态廊道让“绿城”加快变“绿都”!城市更美了郑东新区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样板,航空港试验区快步迈向航空大都市。“四个中心”成为郑州新地标;以“绣花功夫”推进生态治污、交通治堵、环境治脏、服务治差!塑造了洁化序化绿化亮化“大美郑州”;商都历史、古荥大运河、百年德化、二砂文化创意“四大文化片区”,延续传承了郑州的历史文脉之“魂”。“黄帝故里”“功夫郑州”蜚声海内外!
70年来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4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2元。分别是1949年的407倍、516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各级各类在校生350多万人;90%以上的市民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市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6%。建成区集中供热率达到85%!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徐春晓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