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是PCI手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随着冠心病发病率日益攀升 。据悉全世界每年约增加170万“支架人”!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扩张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实现血液再疏通的治疗方法 。
金属药物洗脱支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支架 。一旦植入就要和患者终身相伴 !并且需要终身服药来抵抗在体内的“水土不服”,
那么可不可能有一款支架,在介入冠状动脉一段时间。使血管恢复原状后就“功成身退”!无需取出即可在体内自动消解,降低体内的排斥风险?。
基于这个需求,生物可降解支架(BRS)应运而生。
1977年当“介入心脏病手术之父”Gruentzig,完成首例冠状动脉成形术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单纯球囊扩张后 !血管还会再狭窄的问题 ,
为了对扩张后的血管进行永久支撑 ,降低再狭窄率 。支架诞生了
1986年两位法国医生Jacques Puel和Ulrich Sigwart将第一个金属裸支架置入冠状动脉,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一个里程碑 。
此后在短短42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球囊支架、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 。到最新的可降解支架 !从永久留置到可完全吸收 ,可以说以支架为代表的冠脉介入革命从未停歇。
技术迭代不断刺激着医学发展,新产品总是让人趋之若鹜 。可降解支架就是这样的代表 !
可降解支架完全满足了人们对支架“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的想象。从进入血管的那一刻就肩负起“重塑血管”的重任!圆满完成任务后,就化为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功成身退
具体的作用机理主要分为重建血管、修复血管功能和再吸收三个阶段 ,特征如下:
重建血管:具有和标准药物洗脱支架同样性能;良好的药物释放能力;最小的急性弹力回缩;较强的急性径向支撑;较好的适应能力;修复血管功能:从完整支架到不连续结构的转变;逐渐丧失径向支撑力;支架在结构上变得不连续;允许血管对生理刺激做出自然反应 ;再吸收:可在2年后自行被吸收 ,植入物在结构上是不连续的、断开的。在性能上已经失去了作用!以良性的方式被吸收 ,
除此之外相比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还有更多的优点:。
不含金属成分,生物可降解支架使用的是可降解材料。相比金属支架!不受磁场影响 ,不会引起伪影。不影响 PCI 后 CT 和MRI 影像学随访;不易形成血栓 !无需长期服药 ,每个放完支架的病人。为防止形成血栓都要终生服用多种不同的抗凝血药物!长期来看可降解支架减少了贴壁不良导致的血栓风险 ,无需长期服药;恢复血管生理功能 。支架完全吸收后 !冠状动脉将逐渐恢复血管搏动和舒缩功能;便于再狭窄处理,支架植入人体后均存在一定的再狭窄率。若出现再狭窄 !相比金属支架更容易处理,可再次植入可降解支架进行治疗。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生物可降解支架:“BRS引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第4次革命 ,体现了‘介入无置入’的新理念。因其具有支架吸收和血管功能恢复的特点 !可能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
可降解支架的出现,解决了金属支架血管舒缩受限、长期异物刺激等问题 。为支架后阻碍血运重建的患者 !带来了新希望,
翻过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化”的大山,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实现商业化才是真正难以逾越的险峰 !
冠脉介入的未来——一场由“可消失的支架”引发的革命_山西福州代办
全球市场:跌宕曲折,后来者居上
2000年日本Kyoto Medical公司研发出第一款可降解支架Igaki–Tamai,是一款聚合乳酸制成的无药物涂层支架。但由于是突破性的创新产品!无论是在临床数据或业内口碑上,都反响平平
真正使其名声大噪的还是雅培的重磅产品——Absorb,全世界首个上市的能完全被人体吸收的血管支架 。
2010年、2015年 ,Absorb先后获得了欧洲的CE认证和FDA的认证。抢先登陆欧美市场 !一度成为受业界追棒的“未来之星” ,
饱受质疑——从风光无限到黯然退场 ,
然而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发展周期 ,一个产品如果起点过高或起步过快 。可能接踵而至的就是衰落 !
第一片阴云就出现在FDA认证的一年之后 ,
2016年10月,Lancet上的一篇荟萃分析汇总了此前3738名患者使用的一年随访结果 。认为Absorb可能会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近一倍;同样在2016年Lancet上发表ABSORB II的3年随访结果则发现 !Absorb组的心脏死亡、靶血管心梗与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为对照组的2.17倍;2017年3月 ,美国FDA的警示标签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医师应按说明书使用。避免在小血管置入Absorb;随后 !2017年9月,雅培宣布Absorb在全球停止销售 。接二连三的临床实验结果偏离使Absorb备受质疑!加上又遭遇波士顿科学等对手激烈竞争 ,年销售额近几年只有1亿多美元 。占雅培总收入不到1%!还得承担高昂的全球销售推广、临床试验费用,基于此雅培主动停止可吸收支架生产。转而研究第二代可吸收支架!
受雅培产品下市的影响 ,在研发方面紧随其后、被认为是未来市场有力竞争者的的波士顿科学也选择了“中途退场” 。在2017年宣布停止在可降解支架领域的研发!
虽然以失败告终 ,但Absorb在“心脏介入领域的第四次革命”中的技术贡献不可磨灭 。包括临床试验结果!为全球可降解支架的研发和审评提供了重要参考 ,
雅培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其第二代可降解支架Falcon正在研发中 。据说可在明年上市 !基于Absorb经验教训 ,做了以下改进:
。降低厚度至 99μm;支架规格由14个增加至40个 ,旨在匹配不同患者血管。除了雅培之外 !目前欧美市场已有两款可降解支架的成熟产品,
Elixir医疗的DESolve在2013年通过欧洲CE认证 ,采用聚乳酸材料。其临床研究5年随访数据良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率(MACE)为9.0%,无支架血栓形成 。下一代DESolve Cx新产品也在研发改进中!
Biotronik的Magmaris是全球首个获得欧洲CE认证的镁合金心脏支架,其BIOSOLVE-I 临床研究已有3年随访数据。靶血管失败率(TLF)为6.6% !无支架血栓形成,2017年获FDA批准登陆美国市场。
▲ 国外主要可降解支架产品对比,
虽然欧美市场格局并未明朗 ,但中国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早已在路上 。
产学研结合国内研发获突破性进展
冠脉介入的未来——一场由“可消失的支架”引发的革命_山西福州代办
今年国内可降解支架领域可谓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2月乐普医疗与韩雅玲院士团队研发的NeoVas正式通过NMPA的审批,也是中国上市的第一款可降解支架。3月微创医疗与高润霖院士团队公布其Firesorb(火)治疗冠心病的首次临床研究的三年随访结果 !证明具有良好的临床初步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5月华安生物与葛均波院士团队研发的Xinsorb(心祥)已完成国内最大规模也是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证明其临床疗效与国外同类产品相似!
先健科技、百心安生物、信立泰、阿迈特等国内企业都看好了这块市场 ,纷纷入局以“产学研”为驱动的研发氛围。正在打造出更多国际领先的创新性产品 !
▲ 国内已经获批进入创新审查程序的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产品及企业 ,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可降解支架的快速发展 。离不开加速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政策的支持!比如乐普NeoVas获批时间史上最短,只用了1个工作日 。
百亿级市场规模 ,国产可降解支架未来可期。
除了成熟的技术支撑外 ,中国庞大的市场也是国产可降解支架的“重要后援力量”。
根据Globaldata的预测,2022年中国将超过欧洲和日本 。成为全球冠脉支架的第二大市场!占比高达23%,
▲ 2022年全球TOP 10冠脉支架市场占比(数据来源:Globaldata) ,
以药物洗脱冠脉对裸支架的替代周期为参考,可预计可降解支架产品5年后将进入成熟期 。
参考目前进口药物洗脱支架(价格约高于国产70%)市场占有率约为30%且主要针对高端市场,预计国内可降解支架市场成熟后 。将取代进口药物洗脱支架!
据此计算可以初步预计 ,2022年中国可降解支架市场规模将达658亿元。未来4年复合增长率为91% !
▲中国可降解支架未来增长趋势(数据来源:华控投资),
就已上市的NeoVas销售情况来看,更加印证了市场对可降解支架的接受度。
据乐普医疗财报显示,NeoVas自上市以来 。先后在河南、山东等28个省份内的300多家医院完成病例植入 !NeoVas今年上半年贡献收入8129万元 ,预计2019全年有望贡献2亿利润。
除此之外随着国内外企业正在积极开发更薄、支撑力更强、结构设计更加优化的下一代产品,可降解支架的适应症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
基于以上中国的可降解支架可谓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全球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就在两年前对于一款“可消失”的支架 。人们还无法想象 !但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临床使用 ,变成患者在手术台上的选项之一 。
这款“可消失的支架” ,能否成功引发“第四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革命“。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