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记者 毛华敏 □王春煜)作坊,是一个具有强烈历史画面感的词汇。曾经代表着传承与匠心!但是当时间跨越到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作坊”前面加个“小”字 。给人的印象竟是落后与破败 !多数食品小作坊的命运不是东躲西藏就是被取缔 ,提升之路道阻且长 。
是取是舍?是进是退?摆在监管者面前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选择题 ,而是一道多年来难解的“综合题”。
破除机制枷锁 一以贯之整治小作坊 ,
2014年是杭州小作坊整治的关键转折点 ,
2014年以前 ,由于小作坊实施“目录管理+生产许可”的管理方式 。只有2个品种被列入“许可目录”!因此仅有60家小作坊取证生产 ,其余1000多家小作坊因无法申领生产许可。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实际上这个痛点不止杭州有,全国一盘棋各地的小作坊监管深受规则困扰 。
在此背景下无人监管、听之任之,小作坊业主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缺乏、质量卫生控制能力薄弱、生产设备简陋、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接踵而至。全国各地类似“染色虾米”“毒豆芽”事件时有发生 !大家谈起食品小作坊,第一印象就是“小、脏、乱、差” 。
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小作坊体量小 。且不重视环境卫生 !部分小作坊偷排污染物现象严重,周边百姓深受其害 。
小作坊整治老路已经走不通 ,出台新的监管要求刻不容缓 。
2014年3月21日 ,杭州市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 。新组建的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市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将难复存在。这给小作坊综合整治创造了良好的治理环境 !
新局组建不久后,杭州食品小作坊整治的改革蓝图也逐步清晰起来 。
堵疏扶结合 杭州食品小作坊整治交出亮眼成绩单_四川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需要的材料
为彻底解决小作坊失管失控的局面,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小作坊治理纳入中心工作。2015年初!按照“三个统一”(统一普查时间、统一普查内容、统一普查要求),对全市小作坊开展全面普查。掌握小作坊基本情况并建立动态监管档案 !
普查结果是辖区内食品小作坊存在厂小、量多、面广的情况 ,一些拥有地方特色的小作坊食品受到民众的欢迎。因此仅仅依靠‘堵’的方式无法达到良好的收效 !必须采用以疏为主,堵疏结合的方式 。才能让食品小作坊走上健康发展的通道!
2015年5月 ,杭州市市场监管放弃“许可制” 。创新提出了小作坊实行“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管理的主要监管思路 !出台了总领全局的《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除“负面清单”列举的12大类食品品种外。其他传统食品均可申报登记!对小作坊界定、基本要求等做了详细规定 ,明确了“三个一批”的整治方法:即“提升一批”。把硬件条件较好 !生产操作人员素质较高,加工和销售量较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造提升为生产企业;“规范一批” !对生产不属于“负面清单”内食品的小作坊 ,符合条件的实行自行申报登记管理制度予以规范;“取缔一批” 。对生产“负面清单”以外食品、拒不整改、无法达到或不能持续保持小作坊基本要求的一律关停 !
“自从2014年决定小作坊整治以来,我们按照路线图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抱着功成不必在我 !一张蓝图画到底的思路 ,在工作中断完善。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去做!难事总能破成效总能显”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处处长李建雄表示 ,
堵疏扶三结合 小作坊整治成果涌现,
路线图绘就杭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制订了以“打扶结合、疏堵并举”为工作方针,针对不同业态、不同主体、不同经营方式。采取一品一策、一坊一策的管理方式 !减少一刀切的管制要求 ,明确了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三个一批”工作要求。
对已申报登记的小作坊监管部门还提出了“五要”标准:原料来源要正规、仓库管理要到位、生产环境要卫生、从业人员要健康、生产操作要规范,
。在一系列的“放管服”组合拳下,从建德市的透明作坊到桐庐县的生产+旅游 。从富阳区的行业助推到余杭区的园区集聚模式!杭州小作坊监管创新亮点在各区县开始涌现 ,
在建德新安江农贸市场的每家卤味商铺前,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屏幕上显示着加工卤味的全过程!“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吃东西就是要安全、放心 。只要做到这点不怕没人来买!”在新安江市场加工售卖酱板鸭多年的许红英告诉记者 ,
堵疏扶结合 杭州食品小作坊整治交出亮眼成绩单_四川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需要的材料
从2015年开始 ,建德市率先实施阳光小作坊建设工程。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后!目录之内的食品小作坊被清出了市场,目录之外的食品纳入到了规范化整规当中。通过依托信息技术 !在小作坊销售摊位上方安装视频显示器 ,播放该摊位对应生产场所的加工全过程。真正实现小作坊生产环节全过程监管 !
桐庐自古多出名茶,但当地的茶叶生产方式多以家庭手工小作坊为主。2014年之前!此类小作坊生产环境不规范、产品质量难保证的问题时常出现,当时监管职责界定不清、法律法规缺失 。大部分的小作坊都游离在监管盲区 !生产场所条件差,无证无照现象普遍。
桐庐县一家茶叶作坊的负责人李馨恬介绍 ,2017年底 。在桐庐县政府的支持下 !她的茶叶作坊进行了一番改造,而今李馨恬的茶叶作坊旧貌换新颜。生产车间地面平整、玻璃通透 !机器设备焕然一新 ,原本狭小的展示厅也变得宽敞明亮。每到产茶旺季进茶厂参观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种“生产+旅游”的运作模式每年为茶厂带来的收益近百万元 ,
桐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小作坊整治与平安建设、小城镇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联系起来 ,积极推动小作坊改造升级。当前一批地方“名特优”在桐庐监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脱颖而出 !
“场口土烧酒”是富阳场口地区的一张的名片 ,传统的“场口土烧酒”使用纯粮食原料 。属于国家标准中的“固态化白酒” !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场口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保持“场口土烧酒”本色,传播本土酿酒文化 。富阳区市场监管局独辟蹊径 !引导成立场口土烧酒行业协会 ,在传统监管的基础上 。通过协会入会资格审查倒逼业主落实整改要求 !通过行业自律加强会员管理,规范包装、统一形象、抱团营销 。打响土烧酒金字招牌!
杭州还采取了园区集聚的方式管理小作坊 ,最为典型的是余杭区亚多腌腊制品加工园区 。2014年余杭区耗资4500万元建成标准厂房!把乔司一带具备条件的肉制品加工小作坊采取合作转移、入园集聚的办法,统一到园区进行生产。实施统一管理 !目前已有26家入驻该园区,
“要想作坊主配合监管部门做好规范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一定要设身处地考虑作坊主的感受!规范整治的结果要让作坊主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李建雄说只有让作坊主看得到希望 。自觉自愿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事这个行业!才能打好底子,创出牌子探出一条实现长效、良性发展的路子。
截至今年四月,杭州市共取缔不符合条件小作坊715家。改造提升为食品生产企业26家 !完成现场整改和申报登记884家 ,探索形成了园区集聚式、行业推动式、透明作坊式等食品小作坊升级模式。全市小作坊“脏、乱、差”面貌明显改观 !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行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实现了业主满意、消费者放心、社会认可的三赢局面 !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浙江杭州召开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现场会 ,交流小作坊监管经验做法 。杭州做法成了全国经验 !
堵疏扶结合 杭州食品小作坊整治交出亮眼成绩单_四川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需要的材料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