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距修订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不足5个月,备受社会关注的垃圾分类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目前北京已梳理出60余项重点任务 !且已明确相关责任部门,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标准如何完善?相关单位、各类经营场所强制分类能否顺利开展?示范片区创建效果怎样?各方又推出了哪些激励措施?连日来。记者走进已经或正在推进垃圾分类的社区、医院、商超、市场、餐饮娱乐场所 !对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市民的呼声建议进行调查,
目前北京共224个街道(乡镇)正展开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 ,今年底前东城、西城、石景山、通州4区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积累的经验和探索的问题!将为明年5月1日全面实施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供借鉴,那么这些已经启动或正在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小区在创建示范片区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如何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最近。记者进行走访调查!
投厨余垃圾须破袋 操作标准多人喊懵,
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建钢南里小区分东院和西院 ,目前该小区西院已启动垃圾分类工作。
12月10日16时40分许 ,记者进入建钢南里西院。该院垃圾分类点分别设置在小区东南角及西北角!且分别设有垃圾分类指导员,不同的是东南角的垃圾桶设置比西北角多摆蓝色、红色两个垃圾桶 。蓝色垃圾桶上写着“可回收物”!而红色垃圾桶上的标识已经破损,模糊不清
在该小区西北角垃圾投放点,垃圾收纳桶一共分“厨余垃圾”“其它垃圾”两类。一位老人守在垃圾桶旁 !他头戴小红帽、左胳膊戴着绿色袖标 ,袖标上写着“垃圾分类指导员” 。一见有人拎着白色塑料袋来扔垃圾 !该名指导员就上前检查 ,并帮着居民将装着厨余垃圾的塑料袋破开 。剩饭剩菜便“哗”地一声倒进写有“厨余垃圾”的大黑桶!被破开的塑料袋则扔进写有“其它垃圾”的垃圾桶 ,写有“厨余垃圾”的桶内装满了鸡蛋壳、橘子皮、烂菜叶、甘蔗渣等各类垃圾。写有“其它垃圾”的桶内 !则装满了各样塑料袋、废纸、废餐盒等 ,
“有可回收的桶吗?”记者问 ,“回收桶量少。今天放到另外一个垃圾点儿了 !”该名指导员一边回应 ,一边不断用白色塑料夹子将破袋时不小心掉进厨余垃圾中的塑料袋拣出来 。再夹进“其它垃圾”桶内!
现场围着几名扔完垃圾的老人 ,一名老人反映 。他忘了拿二维码 !“上了年纪爱忘事儿 ,打不了卡今天垃圾算是白分类了 。”“我这次倒是带着!但这个码怎么扫不上?”另一位老人有点儿着急,
指导员连续为老人扫了几次二维码 ,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 。“你这个码扫不上 !今天扔了几次垃圾了?”“这是第4次了 ,”“这个码一天只能扫两次。超过两次就没用了”该名指导员介绍说 !二维码可以看出居民家的门牌号等信息,每扫一次二维码奖1个积分。每天有7时30分至9时30分、15时30分至17时30分两个时间段扫码!计算签到积分,“如果连续签到半个月 。积分会翻倍居民可以用这积分兑换礼品!”
有关对扫码次数的限制 ,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解释称 。积分可以换礼品 !有老人为了攒积分 ,常把垃圾分成几次扔。“但街道办、居委会财力有限!扫码积分也只是鼓励措施 ,积分多了奖品也得增加 。但我们的财力还达不到!”
记者现场看到,的确有不少老人拎着垃圾袋前来投放 。有的垃圾袋内仅装了少量垃圾!
问及垃圾分类,多名居民表示热情支持。但也有居民反映 !小区里垃圾分类指导员定时上岗,且按要求当场破袋 。“提着袋子倒剩饭剩菜!倒来倒去特别麻烦,”也有居民担心剩饭菜裸露。夏天会招引蚊蝇 !“天气热一上午就馊了,”
“现在有指导员,大家都基本配合破塑料袋 。如果指导员撤了!还会有人这么折腾破袋吗?”“垃圾分类是长期的事儿 ,得考虑周全所有的餐厨垃圾混在一起 。直接裸露也不是办法如果有公司需要厨余垃圾 !能否由他们集中破袋?”“对于垃圾分类,市里是否有统一的操作标准?”现场。多名业主表示 !对于垃圾分类操作标准“比较懵”,
记者采访获知,目前有关餐厨垃圾投放时是否破袋等操作并无明确标准 。各街道及社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基于垃圾收运第三方的要求 ,有的源于对“厨余垃圾”“其它垃圾”等类别的个人理解 。建钢南里社区居委会一工作人员回应称 !建钢南里小区西院作为此次垃圾分类的示范小区 ,居委会目前也没了解到相关具体标准 。该名工作人员解释 !目前小区垃圾基本分两类,一类是厨余垃圾。另一类是其它垃圾!“听第三方说,这些食物残渣是喂虫子用的 。我们理解‘厨余垃圾’应该不包括塑料袋!这才要求大家破袋投放,”
要求厨余垃圾投放时破袋,这在东城区崇外街道新怡家园同样存在 。
云南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手续_倒厨余垃圾得破袋?发生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这些 !也许都会遇到
,12月11日15时20分 ,记者一进入小区南门 。便见广场东南角花架下设置有一处垃圾分类收纳点!该处共设有4名垃圾分类指导员 ,其中一名守在垃圾桶旁 。为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辅助分类 !另外3人坐在长椅上聊天 ,
在该小区每组垃圾桶设有3类 ,蓝色桶收纳“可回收物”。绿色桶倾倒“厨余垃圾”!黑色桶收纳“其它垃圾”,垃圾桶前该名女指导员戴着的白色手套几乎变成了黑色 。她不断将居民放在厨余垃圾桶内的塑料袋破开 !将里面的残羹冷炙倒进桶内 ,再将塑料袋分出 。“工作量大吗?”记者问!“很大一袋袋都得破开 ,如果业主不破开 。我就得二次破开 !”
“买饭菜带来的塑料袋 ,到底算是‘可回收物’中的塑料 。还是属于‘其它垃圾’类别中的废弃食品袋?”今年35岁的孟女士指着有关垃圾分类的一处展板问记者!“你看根据这个说明,该把塑料袋扔到可回收的桶里呢。还是扔给其它垃圾呢?” !
记者认真观看展板上的说明 ,发现其在“可回收物”中 。列明有“纸类、塑料、玻璃、金属、织物及瓶罐等”!该类物品的去向为“智铭永泰回收”,收运单位为北京智铭永泰科技有限公司;而在“其它垃圾”类别中。也将废弃食品袋、食品盒、保鲜膜、保鲜袋等列入!其去向为“小武基转运站”,收运单位为“小区物业、区环卫中心” 。
塑料袋到底该被看作“塑料”进行“回收”,还是该看作“废弃食品袋”扔进“其它垃圾” 。记者也犯了难!
问及垃圾分类,仍有不少业主表示“不了解” 。业主李女士用轮椅推着一位老人在小区内遛弯儿!她和该位老人都表示,没有人要求他们进行垃圾分类 。“看到垃圾桶上贴着分类的标识!但仍感觉垃圾分类和自己没关系 ,楼下分类垃圾桶里也多是混装垃圾。”
针对多名业主不太了解垃圾分类等问题,新怡家园社区居委会一工作人员回应 。作为已进行垃圾分类的示范小区!社区每个周三在小区广场进行知识问卷活动 ,让大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但因社区力量紧张!有关对居民进行集中培训的事情,“暂时还没办法进行。”
记者采访当日正值周三,天气预报7级大风。瑟瑟寒风中记者在小区广场西侧找到两名社区工作人员!他们正拦下一名业主 ,请她填写“垃圾分类知识问答”。记者看到该份问卷设有15个问题!每个问题下面有4个答案,业主需从4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之前没有了解过 !答题全靠蒙没几个答得上来 ,”该名业主表示。
当时已至15时40分许,记者发现两名工作人员的登记名单上 。只有6名业主进行了知识问答 !
智能分类机玩不转 仍有垃圾混扔现象
,统一发放印有二维码的塑料袋、统一发放家用分类小垃圾桶、住宅楼下设置多组分类垃圾桶……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大乘巷小区 ,两栋住宅楼内住有430户居民。自1996年自发启动垃圾分类至今23年!也是北京首个进行垃圾分类的小区 ,此次走访调查。记者了解到在垃圾分类生活中 !该小区有面临智能分类机难用、垃圾分类不彻底等问题,
12月11日13时20分,记者进入该小区东门。向西望去一组组垃圾桶十分显眼!这些垃圾桶大多分灰、绿、蓝3色,分别写着“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然而在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内 !记者发现投放着装有鸡蛋壳、果皮等厨余垃圾的塑料袋 ,而在多个“厨余垃圾”桶内 。则装有各色餐盒、白色泡沫、面条包装纸等 !此外有的垃圾桶盖上还放着塑料袋,里面也混装着各类垃圾 。
尽管家中发有蓝、绿两色垃圾袋,绿色垃圾袋上印有“厨余垃圾”字样。还印有二维码 !但不少业主反映使用这些垃圾袋有顾虑 ,“扫二维码可以查到门牌号。能跟踪垃圾是谁家扔的!”一名业主称,即便自己扔垃圾时已经进行分类 。但仍不想让人知道这是自家扔的垃圾!“二维码存在泄漏隐私嫌疑 ,感觉怪怪的不安全难堪”
在一名老人家中 ,记者发现他家窗台上也搁有多卷蓝、绿两种垃圾袋。垃圾袋上印着二维码 !但老人套在一个“厨余垃圾”小桶上的,仍是一普通的白色塑料袋 。此外在楼下多组分类垃圾桶中 !使用统一发放垃圾袋投放垃圾的 ,也并不多见
也有老人反映不知怎么操作小区内的智能分类机,“说明很复杂 。投放东西时按哪个钮儿都不灵 !”一位老人反映,他根据垃圾分类说明 。曾试图将自家过期的药品投进分类机!但机器玩不转,打了几次小区负责人电话也没人接 。“小区里老人多!高科技产品不会用,担心成摆设”
该组智能分类机位于小区西墙下,记者看到设备上自1号到5号位置。分别写着“危废”“塑料”“纸张”“玻璃”“金属”等类别!
云南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手续_倒厨余垃圾得破袋?发生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这些 ,也许都会遇到
。对照视频说明进行操作,记者也未能启动分类机。按照墙上张贴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公示情况”表 !记者多次拨打该小区相关负责人电话,但一直没人接听。随后记者联系新街口街道办!一负责人表示,他已记下记者问题。会将情况转告社区并解决!
“餐厨垃圾是否需要破袋、垃圾分时段集中收纳是否合理、小区已卖力进行了分类宣传为何还有市民认为不关自己的事儿等等 ,目前遇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才能让垃圾分类顺利开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娄伟称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但要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仍需先适应 ,再慢慢养成” 。
娄伟解释垃圾分类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比如在欧美国家。基本是一家一户一个垃圾箱 !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家庭 ,其投放的垃圾遭清运人员拒绝清运 。或被法律处罚!
在北京因大量居民住在高层住宅楼内,即便在平房区。也是一条胡同住着数百户人家 !大家共用垃圾桶 ,要想做好垃圾分类 。就须安排监督员 !“这也有一定的强制性,人的天性是随手扔。能懒就懒若没有强制垃圾分类很难顺利实行 !所以我们的法律法规需赋予监督员一定的权力 ,”
除了必要的强制手段,要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好。还需遵循简单化原则!娄伟称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垃圾分类并没有多大难度。“比如在厨房里放一个垃圾桶!将剩饭剩菜、果核果皮等直接收进垃圾桶,这个桶内的垃圾。直接对接小区内分类垃圾桶中的“厨余垃圾” !而在客厅、卧室内产生的垃圾,一般都是无机物 。直接收进客厅内的垃圾桶即可!“大部分市民其实也大概知道哪些是可回收的,像自家的报纸、纸箱等。以前可以卖废品 !现在可投进智能分类设备,而像电池、灯泡等就属于有毒有害垃圾。但这类物品一般比较少!”娄伟建议一定要让居民的垃圾分类操作尽量简便,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垃圾分类靠自觉很难实现。所以一开始应先让居民逐步了解、接受、适应!并通过倡导、奖励甚至是某种程度的强制,慢慢培养起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娄伟说
在针对示范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调查中 ,记者发现即便已积累丰富经验、多数居民已养成良好分类习惯的小区。也存在居民不了解分类知识、老人玩不转智能设备、上班族对定时收纳不接受等问题 !
分析其原因记者认为一是操作规范标准不一致或不明确,带来执行上的困惑。在这些小区所进行的垃圾分类中!有的要求厨余垃圾必须破袋,有的不要求;有的小区要求定时投放。也有的不强求;有的小区展板上关于垃圾分类说明复杂 !让人看不太懂;有的分类垃圾桶上的标识“其他垃圾”“其它垃圾”傻傻分不清……记者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简明扼要又便于操作的垃圾分类操作规范,结束各个社区垃圾分类自行解释、自行操作的局面。
二是宣传还应向居民更近一步 ,采访中记者切实感受到了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热情 。但仍有不少人反映 !只是看到了垃圾分类桶,具体操作不太清楚 。“也没有人告诉自己 !感觉还离自己很远”,不少业主还不清楚怎么分、怎么投放。相关宣传措施一般还停留在小区广场上以及调查问卷上!
东城、西城、石景山、通州4区在年底前将开展垃圾分类全覆盖 ,为了让垃圾分类行动进行得更加顺利 。专家娄伟建议相关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能更进一步将一些精心制作的招贴画、分类说明等直接贴进楼道,或是像收水电费、物业费一样。将垃圾分类送到每一名居民身边!让居民尽早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 ,
此外有关智能分类设备等已进入示范小区,相关部门应对该类设施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解决老人使用难等问题 !规范其使用、维护与管理,以防这些高端设施成为垃圾分类的摆设。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