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 苏权科 ,
牢记总书记嘱托 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时指出。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回忆起那难忘一幕时仍激动不已:“总书记的嘱托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大桥的营运工作尽管刚刚起步 。但大桥管理局员工将牢记总书记重托!重整行装再出发,勇攀营运管理新高峰 。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不到一年,已迅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黄金通道” 。客流、货流屡创新高!粤港澳大湾区数千万人,生活从此大不同 。
受大桥交通枢纽和知名景点双重效应的叠加影响,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出入境客流呈现内地和港澳旅客大进大出趋势。今年6月6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边检站验放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
港珠澳大桥开通前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经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货值就已达122.4亿元 。货运量7.2万吨!增长态势十分明显 ,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陈治家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 ,
用大桥:争取更多有利通行措施落地,
一座全长55公里的雄伟大桥犹如巨龙般飞越浩渺大洋,尽把碧波化通途 。大桥投入使用是否就意味着大功告成?实际上!港珠澳大桥通车时,作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的苏权科并没有把自己在建设过程中“积蓄”下的胡须全部剃完。他说:“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要重整行装再出发 。继续攀登新的高峰!所以我们要重新踏上征途 ,继续把桥管好、用好 。维护好这座国之重器!同时进行更多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 ,
“我们的首要工作是用好这座桥,”大桥建成投入运营后 。“我们仍在努力提高大桥的运行效率!为更多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世界一流的品牌创造效益的最大化。为了提高大桥的使用效率 !相关部门经过大量调查、协调、论证,积极争取更多有利通行的措施落地 。“比如争取进一步放宽跨界通行政策!增强三地互信联动机制,尽力实现人车物能上桥、愿上桥的良好局面 。
港珠澳大桥自2018年10月24日开通以来,已迅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黄金通道” 。香港与珠海之间不仅建立了直接的陆路交通 !中山、江门等地前往香港的人流、物流距离也大大缩短 ,几乎整个珠三角都纳入了港珠澳大桥所形成的3小时经济圈之内。尤其是受大桥交通枢纽和知名景点双重效应的叠加影响!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出入境客流呈现内地和港澳旅客大进大出趋势,
随着港珠澳大桥开通,香港居民往来内地探亲更加快捷。每逢港澳假期!香港居民成为客流高峰“主力军”,在节假日客流高峰 。初次出入境旅客占比一度超过70%!在头1000万人次旅客中,80岁以上老年旅客有16万多人次。
管大桥:三年后或将首期实现智能管理 ,
我们要维护管理好这座桥 ,”大桥建成至今。台风“玉兔”“韦帕”都曾影响珠海 !面对台风带来的狂风巨浪 ,许多人不由得有些担心:犹如巨龙伏波般深入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是否扛得住?。
苏权科对此却显得胸有成竹:“没什么好怕的 ,我对大桥的安全性有信心。在设计建设之初 !我们制定的标准就是港珠澳大桥要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从2017年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至今。大桥已经先后经历了多次强台风考验!在惊涛骇浪面前展现了自己的“钢筋铁骨”,科研人员还通过这些考验收集了许多宝贵的数据 。在苏权科看来 !这些让人心生惧意的台风,犹如一次次磨炼大桥筋骨的“超大规模的全尺模型风洞试验” 。“这些都为今后大桥的运维和其他跨海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世界范围内 ,超长跨海大桥运营维护都是一个难题 。但在建设这个超级工程中所凝聚的“创新之魂”显然也已经继承、延伸到了日常运营中!正如苏权科回忆的:“习近平总书记说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种勇创世界一流的精神不仅已然融入了大桥每一名建设者的精气神中,也渗透进了每一名管理者、维护者、运营者的血脉中 。”
一年过桥逾千万人_食品经营许可证哪里考试怎么办
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港珠澳大桥运营维护上 ,“我们在科技部、交通部支持下 。正在研究开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管理平台和装备 !为跨海通道的运营维护开创新格局,”
。“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比如需求分析等 。预计三年后将首期实现智能化管理!包括监测、维护和运营管理领域,大桥有可能更多减少人工作业、养护 。利用大数据、3D技术和智能平台模式!提升港珠澳大桥的安全和寿命 ,用智能化的手段运营和管理好大桥 。
桥上无人机盘旋 ,水下无人潜艇游弋、海面无人船穿梭。大桥几乎每个部位都在智能设备的24小时监控之下 !一旦遭遇问题能第一时间使用智能化手段修复……这是苏权科为记者勾画的大桥未来的管理场景,
他说:“未来 ,我们会积极将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装备在大桥上 。我们的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来以后 !共享数据也能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应用则将大大提高大桥通行、使用效率,对港珠澳大桥来说 。不仅仅是工程建设 !运营、维护、保养也要瞄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跨海大桥 。这是我们的目标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苏权科对此也深有体会:“经过无数建设者们年复一年的苦干、巧干 ,我们形成了宝贵的港珠澳大桥专用技术标准体系 。我希望把这个标准进一步完善 !使以后的跨海工程形成中国桥隧工程的一个新标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们希望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使中国的桥梁以及中国的建设标准也能够走向世界 ,
我们正在总结推广创新成果、宝贵经验,先后共有100多家科研单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围绕港珠澳大桥进行了科研专题研究300余项。发表论文逾500篇、创新施工方法逾40项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超长钢结构、“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预制工厂、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世界首创的海底隧道“半钢性”沉管结构、大型钢塔整体吊装……一项项世界纪录在港珠澳大桥诞生,一座超级工程就这样推动了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换代 。
从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环保、景观等方方面面 ,港珠澳大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高标准定义了何谓世界一流品质的“桥梁” 。超级工程必须是超级质量!为了达到这种品质 ,相关部门一共建立了60多本标准。堆起来能有一米多高!
在这些标准的指引下,在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尚未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条件下。建设者们海纳百川、集思广益 !不断攻坚克难 ,建成了设计使用寿命高达一百二十年的高品质工程。从而造就了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些在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如今仍在进一步扩展内涵、延伸效用 。港珠澳大桥是首次由粤港澳合作共建的重大工程!创立了三地协同、决策协调发展和协商解决争端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协同机制正在延展至管理运营甚至更多领域。
苏权科说:“港珠澳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工程和试验田,在历时14年的前期工程建设中。创新共建共管模式!锻炼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我们希望借鉴‘一国两制’下的三地合作宝贵经验 。推动大湾区前期设计、建设和重大决策!同时也希望这些宝贵经验、创新技术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借鉴意义,为中国标准走向世界、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作出应有贡献 !
习近平总书记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 !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种勇创世界一流的精神已融入了大桥每一名建设者的精气神中。也渗透进了每一名管理者、维护者、运营者的血脉中!
港珠澳大桥开通了 ,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要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的高峰。所以我们要重新踏上征途 !继续把桥管好、用好,维护好这座国之重器 。同时进行更多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 !
我们会积极将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装备在大桥上 ,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港珠澳大桥的运营、维护、保养也要瞄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让港珠澳大桥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跨海大桥,这是我们的目标。
一年过桥逾千万人_食品经营许可证哪里考试怎么办
港珠澳大桥日均旅客流量 7万人次,
广东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3%,
全省跨境电商同比增长 76.8% ,
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 7%,
广州外贸进出口总额4561.4亿元 同比增长1.2%,
全省新批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7820个 实际利用外资837.7亿元 增长5.9% ,
广州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 去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规模达2579亿元 ,
数据整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洋、何瑞琪 ,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