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商业地产头条(ID:Dtoutiao) ,
人离不开商业,商业在城市中呼吸生长 。“广州侧写”抓住那些渗入生活方方面面的商业元素 !例如符号、记忆、影像、味道等等 ,以期记录这座城市的微观历史。此为第1篇城市与符号
天河路商圈面积超150万平米 ,中国首个“万亿商圈” 。往东数里珠江新城CBD!有中国最密集的300米以上摩天建筑群,
今日天河这般斑驳昔日良田桑树早不见踪影,从这面到那面。从这个路口到那个路口!广州商业形象不断翻番,百年历史一点点被拆开。
林立的招牌交错的街道始终是它的符号,不过是北移东迁了 。
上下九、北京路,霓虹文字和视觉LOGO无处不在。广州的身份与美学气质自在其中;一德-长堤大马路 !狭长单行的街道 ,老骑楼、老街坊、老茶楼……一窗一柱。都有时间锯挫、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繁华闹市署前路 ,东百大楼好似东山少爷。翩翩而来墙体素净斑驳!镀金的招牌掉漆处裸露着白色 ,
北望环市东路,广州第一家麦当劳、第一家奢侈品商场……今还在 。而白云宾馆、63层广东国际大厦撑起的天际线!已被东边新中轴上的东塔、西塔所取代 ,
遗老和新贵终是完成了使命交替,下一个百年广州的商业又会往哪儿走? 。
百货原点十八甫上的光商与真光 ,
民国初年广州西关十八甫商铺林立 ,“第二甫卖的是刀剪利器 。第三甫集中售卖鲜花 !第七甫多开报馆,上九甫的绒线铺排成一片 。下九甫绸缎店一间接一间……” !
这时期十八甫是专门卖洋货的地方 图片来源/广州荔湾发布 ,
一甫一物成行成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广州《七十二行商报》出现了一则广告: 。
“本公司开设在香港中环大马路,专办洋什货、家私、匹头、丝绸生意 。惟伙伴众多于银两交收等事!或有错误……”
将平面上的沿街商铺 ,装进立体式的盒子大楼 。香港光商用这则广告打开了广州百货业大门!这年稍晚光商出现在了十八甫,成了广州首家百货公司。分柜销售经营“环球货品” !
“男女线纱裤、各等毡毛被、绢遮、金银钟表、留声机、唱碟、香水、香碱夹、边巾、洋磁、灯式、罐头、伙食、酒水、汽水、吕宋烟、巴西烟、铜铁床家私什物、京都苏货、男女靴鞋,莫不式式具备 。款款皆精……”!
1926年真光公司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 ,图片来源/广州荔湾发布。
1910年同在西关十八甫 ,同为香港公司。比光商更大的真光来了!
为打响知名度,真光在《震旦日报》等报刊上发起了对联互动活动 。“广泛征集对联并予以重奖” !一些“只注街名,不注里居”的应征者在报纸上被二次通知。
报纸上百货公司广告花样迭出 ,兴盛程度可见一斑 。“1910年左右 !广州西关一带已设立数家百货公司 ,商家之间的竞争颇为激烈 。”
民国年间的广州西关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
这背后是人口与交通大集聚,此时西关地处郊外虽为旧城却住着整个广州城近半人口。
据宣统二年(1910年)广东咨议局《编查录》记载,广东省垣警届区域人口517596人。其中老、新城(城墙内的城区!除鸡翼城之间的地区)14861人,占28.71%。河南区67586人 !占13.06%,南关区68253人 。占13.19%!西关区233144人 ,占45.04% 。
航运、火车串起了西关对内对外的生意 ,1910-1911年。广州兴建了三座火车站——石围塘站、黄沙车站及大沙头火车站!均选址于珠江旁,
位于西关的黄沙车站 ,建于1901年。附近有码头、十三行!建站后外国进口货物借由水路运至黄沙站 ,再跟着火车“哐当哐当”运往全国各地 。
广州石围塘火车站旧址 图片来源/广州荔湾发布,
石围塘站与黄沙车站隔江对望,1903年建成通车后。一度成为广佛往来的门户站 !每日最高客运量达到8万人,
人流、货流交杂着铁轨声、轮船声,广州近代百货业的原点在十八甫逐步扩大。一圈一圈来到了长堤大马路与沿江路 !
先施大新“一站”搞掂吃喝玩乐购 ,
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三行彻底毁于大火后 。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修筑长堤!
他设想“修成之堤,一律坚筑马路。以便行车沿堤多种树木!以荫行人马路以内通铺廊以便商民交易;铺廊以内 ,广修行栈鳞列栉比”
在学者冯江看来,长堤是个堤、路、街的综合建设计划。遗憾的是原计划1800丈有余的长堤 !在张之洞离任时,仅修了天字码头的120丈。此后修葺工事多有波折 !直到1914年才断续建造完,
民国时期广州珠江西堤景象 图片来源/广州荔湾发布 ,
这一年距十八甫约2公里处,长堤大马路318号 。先施粤行出现了 !老板澳洲华侨马应彪,在这之前先施已在香港营业四年有余。
在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顾问陈醒吾记忆中,香港先施挂在门前四根大柱上的slogan是。“香港大市场!环球货品庄始创不二价诚信名远扬”
从港到粤先施粤行做的生意与香港先施几无二致 ,装潢豪华橱窗精美商品按用途分柜陈列 。卖着中高档洋货!连美妆大牌“密斯佛佗”首入中国 ,亦中意此地
百年前的先施百货公司 图片来源/广州越秀发布
广州百年商业 ,遗老新贵使命交替_西藏食品经营许可证查询网
隔壁东亚大酒店 ,附属先施是广州首家装电梯的酒店。附设酒吧、美容院、中西餐厅等!酒店5楼可直通先施商场6楼的“天台娱乐场”,
。天台上礼堂式建筑依次排开,大戏院、交谊舞厅肩并肩;三层楼中楼。是娱乐场旋转木马、莲花杯……!
很快先施粤行成了广州富人阶层的打卡圣地 ,但它却不是那个年代。长堤大马路上的唯一选择!1922年蔡兴、蔡昌兄弟集资40万港元 ,在离先施700米处。建起了彼时“中国第一高楼”——西堤大新(城外大新) !
上世纪30年代的广州西堤大新公司 图片来源/广州荔湾发布 ,
12层高的西堤大新 ,“以经营环球百货为号召 。实际以经销国货为大宗!它讲究良好的服务,信誉颇高……是华南最宏伟、最华丽的百货公司之一” 。与先施一样大新的天台也设有游乐场!融娱乐与购物一体 ,
但对多数普通人来说,“逛公司”(不少老广州习惯将上商场称为“逛公司”)有些可望不可即 。
广州近代制造业发展,故而催生了大批都市中间层、工人阶级上层等新消费群 。据统计1933年广州近代企业的工人数为20.9万人 !到1935年增加到了26.9万人,约占全市社会就业总人数的28.4% 。
为了尽可能覆盖足够多客源,先施粤行、大新们主动调整了商品组合 。以先施为例原本清一色中高档货架上!间或夹杂着廉价商品 ,本土产品盛行 。
利工民的鹿牌线衫 图片来源/广东省老字号协会 ,
先施货架上的本土产品分两类:自营商品 ,先施汽水、香皂、牙膏等;“国货” 。利工民的鹿牌线衫、周艺兴单车牌线衫、周中亚灯胆牌线衫、冯强胶鞋等 !
以先施、大新为代表 ,30年代的广州百货业高潮迭起。全市有商店767家 !从业人员达4619人,摆脱旧城困境。长堤成为了广州新商业中心 !与上下九-第十甫、双门底-惠爱大街(今北京路)三足鼎立,
广州沦陷前夕 ,1938年西堤大新遭火灾 。付之一炬1952年原址原框架复建!两年后竣工改名南方大厦 ,
直至改革开放前,南方大厦都是广州最大零售商业中心。1983年销售总额达2.7亿元 !居全国12大百货商店之首 ,该店的货源点有1000多家。经营商品达29500种!
80年代在广州“四乡”农民观念中,结婚不到南方大厦买过被面、缝纫机和自行车。就是不体面
南方大厦 图片来源/广州荔湾发布 ,
“没去过南方大厦,便不算到过广州”。是那个年代南方大厦高光时刻的写照!
3公里外北京路上南方大厦曾经的兄弟——惠爱大新(建于1914年 ,与西堤大新同属蔡家兄弟名下)建国后收归国有 。1951年6月!去成了广州市百货公司第五门市部,是广州首家国营百货零售企业。
80年代初期的中山五路百货商店 图片来源/广州越秀发布 ,
到了80年代末 ,该门店清拆5层楼。原址新建一座16层百货大楼 !是当时中国最高百货商厦,命名为“新大新” 。纪念大新公司 !
开张第一年(1990年),新大新商品销售额超1亿元 。到了1995年 !这个数字已增至11亿元 ,创下当年全国百货公司每平米销售额最高纪录。
沿着北京路主干道 ,新大新南望是北京路广百 。50年代这里屹立的百货公司叫“美华” !
据九旬老人郑垣回忆,美华开业(临近解放)时 。他在北京路卖布!
,当时是两层营业 ,地方不大设施豪华那时候广州时常停电 。但是美华自备发电机 !每遇停电仍能灯火辉煌,
而后60、70年代 ,美华迁过店址。改过名“东方红百货商店”“市针纺百货展销商店” !1985年恢复美华原名 ,归入西湖商场 。最后并入广百 !
物资匮乏的国营年代,大新与美华加上下九路上的永安(1947年成立 。店址最先在十八甫!上世纪50年代末迁至下九路)、先施,活成了广州“新四大百货”。
无一例外它们都是中国“粮票”故事的参与者,粮票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55年 !之后统购统销扩大到棉布、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 ,
油票、肉票、糖票、肥皂票、火柴票、电灯泡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等应运而生,这些票证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
代用券买的缝纫机 图片来源/广州荔湾发布,
随着市场供货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1984年广东从深圳开始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大件消费品的需求爆发,
冰箱、电视、洗衣机,代替六七十年代的“三转一响”(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 。成了新“结婚三大件” !
1982年第二期《广州杂志》刊登的《广州市居民消费状况调查》显示 ,1981年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视机68台、电风扇142台。收音机89台!奢侈品电冰箱则是1.5台 ,
“五羊”是当时广州国民品牌 ,身份象征有“五羊牌”电扇、“五羊牌”洗衣机、“五羊牌”自行车…… 。
1989年广州第三届五羊自行车公路大奖赛在广从公路举行,图片来源/广州文化网 。
可在80年代 ,这些大物件并非唾手可得。毕竟1981年广州人均收入只有50多元!去除通货膨胀的因素 ,比1964年的人均收入多了10元。(1982年广州市区200多户职工生活消费摸底情况) !
“那时广州有个叫利群的地方 ,专卖二手货去那买配件组装一辆自行车。几十块就行比新的便宜一半……”想起自己拥有第一辆自行车时的场景 !在陶街住了半辈子的阿叔说,
东山百货大楼 图片来源/广州越秀发布 ,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建国前 。80年代广州百货公司不再单枪匹马、各自为营 !而是“集团化”运作 ,新大新、东山百货、华夏百货(1984年。先施公司旧址改建为15层)等均属广州市百货公司子公司!
到了1988年 ,广州市百货公司年销售达到了7.4亿元 。为公司成立初期(1949年)的267倍!一年创造税利4200万元,这40年间公司总销售总达106.8亿元。
旋即而来的90年代 ,老百货、北京路脚步慢了下来 。
1996年特别的一年,天河城开业。成为国内第一家购物中心 !这之前周边除了体育中心外,荒地一片全无林立高楼之繁华 。站在楼顶可远眺华师
广州百年商业!遗老新贵使命交替_西藏食品经营许可证查询网
1997年天河体育中心 图片来源/广州天河发布,
据天河城的创始人之一、原广东天贸集团首任董事长刘春亭回忆:
,当时这个天河城怎么搞,没有人心里有底。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MALL这样的商业形态 !天河城是第一家 ,
90年代末的天河城 ,广州“首店收割机”。第一家开在购物中心的“卖菜”超市——吉之岛(后更名永旺)、第一家购物中心自助餐厅——怡景西餐厅!第一家购物中心娱乐城——天梦宫娱乐城……,
“打的士说去天河城,司机不识路没反应 。说去吉之岛马上开车”天河城集团项目管理部霍穗民此前对媒体描述称 !那时的天河城东门停满吉之岛顾客的摩托车,
1996年8月18日,天河城开业图片来源/天河城集团 。
以天河城为起点,中天购物广场、时代广场、正佳广场、万菱汇、维多利亚广场(VT101)、太古汇、天环……进入千禧年。购物中心浪潮席卷广州 !
香港回归前两个月 ,TVB播出了《香港人在广州》 。画面中的中信大厦、天河城与现在相比!只差一个滤镜距离 ,
接着“最广州”的天河路商圈出现了,西起天河立交 。东至岗顶全长约2.8公里 !商圈商业零售总面积近120万平方米,
截至2018年4月 ,该商圈范围内有23家大型购物中心。12家国际五星级酒店 !1万多个商家品牌 ,其中有300多个国际品牌。
商圈商品销售总额,从2011年的5400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12106亿元。年均增长率近20%!广州商业新贵出没,“得天河者得广州”。
天河路商圈标志物 图片来源/广州天河发布,
天河城出现带来的不只是购物中心这一时代尤物,还悄悄改变了周遭其他商业形态 。一街之隔广州购书中心为应对生存危机 !做起了“二房东” ,书店更像个商场
“切一块给这个,切一块给那个。比如音像区就切了一半位置给肯德基和卖钢琴的 !”1998年,刘霞从北京路新华书店被调入广州购书中心 。
广州购书中心 图片来源/广州天河发布,
2014年开业20年的广州购书中心,首次进行大规模升级转型。冀望以全新姿态为新华系书店“带路” !
广州购书中心在变,天河路也在变。2016年“双鲤鱼型”天环开业 !天河路上的最后一块空白被补上 ,“逛天河”成为广州商业新名片。像极了百年前“逛公司”!
商业旺了人也多了1985年天河建区时仅有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以及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当时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万 !
截至2018年末,天河区下辖街道已增至21个。常住人口174.66万人 !超过了广州老城三子(荔湾97万人 ,越秀117.89万人 。海珠169.36万人) !
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制图/商业地产头条 ,
人流混杂商业却错落有致,靠的是交通1993年中信广场旁新广州东站(前身为1940年建的“天河站”)开工建设。三年后投入运营;1999年 !广州地铁“一号线”通车,横贯中山路天河路上停靠“体育西路”“体育中心” 。
“体育西”人称“地狱西” ,广州地铁最繁忙车站。按照《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统计报告》!元旦前后广州体育西路创下了84.4万最高客运量,超过上海人民广场站。
天河路光鲜亮丽 ,老百货日渐式微 。1998年成为了中国百货业历史上的倒闭年!90年代中南方大厦经营亏损,1995年至2004年间亏了4.5亿元。员工从原来2700多人分流至280多人 !
此间广百集团筹措了近8000万元解决员工安置以及偿还银行债务等问题 ,随后南方大厦被改建成南方数码城。
南方大厦国际数码城 图片来源/广州荔湾发布 ,
而连续经营了五十多年的永安公司在2003年结业,最后一家保留原宝号的老店都没有了 。多少有些失落 !北京路上新大新,鼎盛光环亦不如前。成了三三两两打卡地!
虽说后来者珠江新城 ,实力不凡却也只在楼高这件事上略胜一筹 。天河路商圈依旧是广州商业最靓的仔!可摆在那里的高房价,让多数人只能选择“office在珠城 。逛在天河住在城外”
“城外”包括白云、番禺、黄埔及南沙,甚至更远的花都、从化。扎根的人潮集成商业磁场!于是乎这些更宽广的地域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MALL。串起商圈番禺万博、白云新城、南沙万达……!
番禺万博商圈 图片来源/广州番禺发布,
“后起之秀”们,用商业新符号撑起了新广州人的一片天 。回看前辈们走过的命运轨迹!留下的一个个印记,心有喟叹
百年广州自西向东,南通北拓;百年 。老百货老了新商业迭出百年照着一座城市的轨迹!刻着一代人的命运 ,
一切生于人潮又终将被人潮流动所改变,
[1] .东西南北十八甫,广州有段古信息时报
[3].20世纪初广州百货业广告中构建的购物想象,蒋建国
[4].广州变形记:从晚清省城到民国第一座现代城市,冯江
[5].20世纪前期广州城市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周兴樑
[6].新大新不新 老百货不老,广州日报
[7].想当年三转一响凭票供应 看今朝买遍全球轻松刷屏 ,羊城晚报
[8].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广州人均月入约50元,广州日报
[9].20世纪20—30年代广州城市近代化探究,程慧超
本文经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