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南麓湟水北岸世居着一个被誉为彩虹的民族——土族 ,土族有个“纳顿节”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是土族人民庆丰收的节日!“纳顿庄园”因此而得名,每当庄稼丰收的时候。土族人便迎来一年一度欢乐的“纳顿节” !分享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 ,向往美好富足的生活。
走进纳顿庄园,一眼进入视线的 。便是装满酒的许许多多的坛子!坛子围着的景观门由两个形似酒樽的门柱和横梁组成 ,两个酒樽上面不同写法的文字以及酒樽、坛子象征着这方土地青稞酒文化的悠久历史。来到纳顿庄园!首先得要感受一下土族人的热情好客了,客人到门口时要喝临门三杯酒 。土族人称之为下马三杯酒 !酒罢便可以参观纳顿庄园了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轮子秋 。土族人在喜庆和聚会的时候!都会在打麦场上架起轮子秋 ,跳起欢快的安召舞 。因轮子秋的表演形式奇特!堪称空中芭蕾 ,2008年轮子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轮子秋的表演!将人们的思绪带到遥远的历史长河中......,
唐贞观十四年 ,一支隆重的送亲队伍走出了长安城。新娘是一位名叫弘化的18岁公主!路很长故乡越来越远……这位名叫弘化的公主不知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而她即将远嫁的那个遥远的名叫吐谷浑的国度。又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两年后的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路过日月山时 。吐谷浑末代王后弘化公主带领族人迎接!大唐歌舞委婉优雅,草原儿女热情奔放 。在一番歌舞宴饮之后!弘化公主献上了精心酿制的青稞酩馏洒 ,文成公主饮后大为赞叹。欣喜之余留下了从长安带来的酿酒工匠和书籍!改造工艺与土族先民一起书写了酩馏酒的神话,而土族酩馏酒正是青稞酒的鼻祖 。
到明末清初互助威远地区的酿酒已成规模 ,先后出现了八家比较有名气的作坊。称为八大作坊!那时威远烧酒远销拉萨,据说一盅酒就能换得一两银子。“开坛十里游人醉 !驮酒千里一路香”正是对它的生动写照 ,
进入青稞酩馏酒大作坊 ,巨大的蒸锅内装满了热气腾腾的发酵成熟的青稞原料。不时散发出一阵阵酒香味 !经过冷却后的酿酒液 ,用温火加热后通过连接的导管缓缓地流到接酒容器里 。最先流出的酒叫做“神仙不落地” !也就是最好的酒 ,过往游客不时上前去品尝下这原汁原味的“神仙不落地”。倒也乐在其中!
由于受到现代化生产的冲击 ,民间自己酿酒传统已然丢失。以口传心授形式保留至今的古老青稞酩馏酒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为了保护和传承青稞酩馏酒这一酿酒工艺,董事长师冬花在纳顿庄园开建之初 。寻找和聘请了青稞酩馏酒传人董兴林老人!在一台用土坯砌成的灶台上成功还原了古法酿造工艺,并邀请行内资深专家及科研院校经过反复科学实验 。终于酿出了独具特色的纳顿青稞酩馏酒 !
“那时候尽管一次只能酿出四五斤酒,供客人们品尝和参观 。但为挖掘和传承青稞酩馏酒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庄园第二代青稞酩馏酒传承人祁生才说道 ,
2009年互助传统酩馏酒申遗成功,纳顿庄园做为其窗口企业也成为该非遗项目的传承基地 。现在酒坊酿酒师傅是董兴林老人的徒弟!作为庄园第二代青稞酩馏酒传承人、民间资深酿酒工艺大师祁生才从十六岁开始酿酒 ,至今已有四十多年酿酒经验 。他酿的酒饮后头不痛、口不干、不难受等特点!清香扑鼻、其味醇厚、酒性不烈而又略具酸甜苦辣,真正蕴含了人生五味。
师冬花告诉记者 ,青藏高原上到处都生长着青稞。到处都有青稞酒 !为什么互助却成了青稞酒的故乡以及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呢?除了以上机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水水是酒之血只有好水才能酿出好酒!所以说名泉所在,必有佳酿就是这个道理 。
酿酒是一种文化 ,如何储藏酒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在青稞酩馏酒地下酒窖 !记者见到很多大小不一的坛子里装满了青稞酒酿和酒笼 ,也就是所谓的酒海 。它是一种特殊的储酒容器 !它的外壳是利用柳条编制而成 ,而里面厚约1.5公分的内胆是用桑皮纸、鸡蛋清、动物血、胡麻、黑米浆以及四十多种名贵中药材糊制而成。用它储存酒同样可以让酒得以深度发酵!酒笼还是一个很好的验酒器 ,如果酒笼内存放劣质酒 。它的内胆就会因腐蚀破损!祁生才告诉记者,为了供国内外客人购买的酩馏酒深度发酵 。庄园专门开辟了一个地下酒窖!酒窖冬暖夏凉,常年温度保持在15-20℃之间。储藏方式有窖藏和埋藏两种!它的功能主要是深度发酵 ,让酒在岁月的沉淀中能自然老熟、饱和和绵软 。所以说时间是最好的调酒师!
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记者来到土族民俗文化展览馆和农具馆。馆内各种展品将人们的思绪拉到了历史的长河中 !充分了解了土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民俗风情 ,
一个有酒也有故事的庄园_云南深圳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
土族刺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绣法多样,庄园的阿尼、阿姑闲暇之余。开发了土族民间工艺!做盘绣、针扎、背包、土族腰带、土族服饰等,阿尼、阿姑们穿着五彩花袖衫跳上一段安召舞。以表达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土族婚礼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庄严盛大、风趣幽默。堪称是一场优美的歌舞剧 !涉及土族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土族婚礼还有一个仪式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摆针线,土族新娘在新婚之时 。要向婆家人及亲戚朋友们展示自己绣品的同时还要赠送亲手绣制的小物件!真可谓是大开眼界,
。体验一把特色民俗的风情 ,品一下酩馏酒的芬芳。尝一尝八眉土猪肉和互助独有的“背口袋”(俗称萱麻饼)、“甜醅儿 !洋芋酿皮狗浇尿饼饼鹿角菜”等特色美食、喝一壶香茶 ,吃一碗酸奶拌一碗糌粑再欣赏一段互助土乡丹麻花儿、土族服饰表演。选购一些青藏高原土特产品!把喜悦转换成永久的纪念带给亲友,
吃饱喝足再围着篝火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放飞心情畅想休闲之旅!一起感受纳顿节的快乐生活......,
师冬花告诉记者 ,通过土族歌舞艺术表演、特色餐饮文化保护开发、乡村民宿、青稞酩馏酒酿造工艺传承体验、研学培训等方式 。形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重点的创新发展模式!以纳顿文化为特色的品牌引领模式,使得一批濒临失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
“当前市场千变万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只有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势!进一步调整经营思路 ,发扬工匠精神 。通过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产品创新 !才能做好全域旅游全面发展,”师冬花说
2019年被文化和旅游部验收通过,成为青海省唯一的五星级纳顿乡村特色民宿。好似一扇窗打开了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的崭新世界 !走进这个颇具特色的民宿 ,一个以“生态为基 。文化为魂美丽为形”主题不同风格迥异以“开门民俗风!闭门乡土情”为主题的土族乡村客栈,赫然跃入眼帘......。
朴实中蕴含高端 ,静谧中富有禅意 。唯美中凸显特色 !展现了绚丽独特的土族文化、弥久沉香的青稞酩馏酒文化、古老纯真的建筑文化、别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和崇尚积善积福的禅意文化,让人们充分感受土族民俗文化、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在体验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多元化服务的同时。成为来青海深度旅游的休憩地、互助全域旅游的集散地和休闲养生、民俗体验、会议培训、婚庆宴会的首选地;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极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金名片!
如今通过15年的打造,纳顿庄园在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基础上 。以土族文化为“魂” !不断挖掘创新整理,形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成功将十几项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天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演、传承、体验和推广!这种以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商业模式在青海文化旅游产业中凸显出独有的优势,打开了互助县全域旅游的窗口 。尤其在传承带有餐饮文化符号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土族婚礼”和省级非遗项目“青稞酩馏酒酿造技艺”和“青海老八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广作用!毫无保留地将酿造技术传授给前来考察学习的酿酒企业,同时在传承土族安召舞、土族轮子秋、土族花儿、土族盘绣、土族服饰等非遗项目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已成为目前我省最集中全面体现土族民俗文化展示传承、体验、推广、交流的平台之一和生产性示范基地!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国家级服务标准化合格单位、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中华妇女联合会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青海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是目前青海省最集中、最全面体现土族民俗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 。是土族特色文化传承发展和产业开发的生产示范基地 !国家AAAAA级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核心景点之一 ,2018经国家质量总局相关专家评审通过 。从千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届青海省质量奖提名奖” !2019年被青海省政府授予“青海省劳动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被评为首批“青海省五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
一个有酒也有故事的庄园_云南深圳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
一个“农家乐” 向文旅企业的转变 ,
借改革开放东风,互助纳顿庄园深挖文化旅游资源 。以传承非遗项目和传统餐饮文化、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 !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合格单位”、“国家级放心酒工程示范店”、“青海省劳动模范集体”、“青海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等荣誉称号 。
自成立以来纳顿庄园积极营造和谐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 ,调整产品结构 。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点!经过15年的发展 ,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家乐式的小企业。打造成集民俗接待、非遗传承文化展示、特色民宿、研学培训、旅游产品开发、农产品定制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企业!
借助当地农产品优势 ,倡导绿色餐饮文化 。实现了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上的绿色产业链 !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质量 ,同时积极开发新的餐饮品种。先后开发了突出土族民俗的“酩馏酒宴”、“丰收宴”、“彩虹家宴”、“七彩土豆宴”、“素食宴”、“圈圈席”等宴席十余种 !并研制开发了一些极具当地特色的小吃和菜肴,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公司分别荣获“青海省2018年度最佳餐饮文化传承单位”、“青海省2018年度婚庆佳宴最佳场所”!开发的“七彩土豆宴”荣获青海地域主体名宴 ,
将文化旅游产业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 ,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推动了精准扶贫和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的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每年直接和间接带动创业就业千余人 ,公司及下属企业每年解决农村就业人员30人以上。其中贫困户10人以上 !特别是借助当地农副产品优势和老百姓擅长酿造酩馏酒的传统技艺 ,采取“公司+能人+农户”的形式。建立青稞种植基地和食材供应基地!形成了文化旅游扶贫产业链,带动乡村农户就业创业;实现了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产业链。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绿色、健康环保!实现农产品销售两千余万元 ,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多种品牌营销及宣传推广活动!纳顿狂欢节、篝火晚会、“花儿”情景剧等在土族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人物 ,师冬花、杨阿吾、金花姐等打造了纳顿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相关活动 ,为少数民族贫困户开展送温暖。累计解决少数民族就业300多人 !注重少数民族职工的培训培养,每年培训少数民族职工人均3次以上。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职工进入公司管理层 !目前已有9人走向公司中层以上管理岗位,切实强化员工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育员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 !自主创新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员工接受和需要的“积福制”创新管理模式和股权激励制度 ,创建以和为贵的企业文化。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年公司积极承担职业教育责任 ,坚持“育人为先。多元培训”宗旨和“面向贫困!服务基层”理念,成立海东市纳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实施校企合一、产教融合 !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员工等群体为重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海东市纳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一经成立。就以良好的环境、先进的设施和专业的服务!吸引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系统前来举办培训班和会议,先后承接了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战奔小康推进现场会、全省持续推进“双百”精准扶贫成果现场会等多期较大规模的培训和会议。相信随着近日青海省实施为期三年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海东市纳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必将为全省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海东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培养输送更多实用性人才 。(照片由纳顿庄园提供) !
作者: 叶文娟 来源:青海日报 ,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