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卢九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行业内了解到 ,目前除平安人寿、华泰财险、中韩人寿、横琴人寿等保险公司近期密集上市“特药险”新产品。还有更多公司对于“特药险”的进展也处于“筹备上市”或“计划推出中”!销售渠道方面,既有流量平台等线上渠道的大力推广。也有在代理人渠道单独或者与寿险产品组合销售!
除了看好健康险市场前景,是什么让保险公司“一致”瞄准“特药险”这一细分领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采访了数家经营“特药险”的保险公司、及TPA(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 for Group Medical Insurance 。医疗管理的第三方公司)!深度了解“特药险”对消费者的实际效用 ,以及目前的低价营销策略是否激发了市场的“真需求”?。
从2018年7月平安养老险推出“特定疾病靶向药团体医疗险”开始,“特药险”新产品逐渐面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平安、泰康、太平旗下多家子公司纷纷推出了相关产品,加上一些在创新健康险产品市场上敏感的中小保险公司 。目前涉足险企数目超过20家 !产品数量已有数十款,
从费率角度测算,特药险约为百万医疗险的10%。有业内人士据此表示 !目前几乎所有做过百万医疗险的公司都有计划推出特药险,因此特药险的市场规模预计也在百万医疗险的10%左右。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入局!与此同时低费率也成为不少“特药险”吸引市场关注的一张“王牌”,
目前市面上畅销的多款特药险保额均在百万以上,但产品价格多数在百元以内。泰康在线联合微保于四月份推出的“药神保抗癌特药保障计划”!其中基础版价格更是降至近乎免费的1元/月;而横琴人寿近期推出的药无忧基础版保费同样低至12元/年,
泰康在线——微保:“药神保抗癌特药保障计划” ,
“低至1元钱的产品设计 ,存在低价博眼球之嫌。”一位熟悉保险精算的人士告诉记者!单从特药险产品定价角度而言,该产品基础版的成本应超过1元。但这部分的损失可由其他产品的销售弥补!
事实上从微保此前公开披露的数据也能看出“低价”带来的流量效应:特药险的转化率是微医保投保转化率的4倍、人均单数达1.37,
“药神”催化后的“特药险”:新产品不断涌现 。未来市场空间待考_山东食品流通证怎么办
泰康在线方面对此回应称:“药神保”基础版保费仅1元/月 ,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将尚未进入社保目录的12种特药全面纳入保障范围!可以说是切实的、有价值的保障,”那么市面上不同公司设计的特药险 。实际保障到底有多大差别呢? !
对患者而言“特药险”到底是“福音” ,还是“鸡肋”。保障的药品实际效用值得关注 !目前市面上的特药险保障的药品种类差异较大,少的有十几种 。多的已覆盖目前市场上社保内外的所有治疗药物!且随市场持续更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了两款覆盖药品种类相差不大的特药险产品 ,其中一款覆盖15种抗癌特药。另一款覆盖16种;经对比两款产品的药品清单发现 !共有12种特药产品的商品名/通用名是重合的;此外,B款产品不含前者有的捷恪卫、泰欣生、昕维。但也多了利卡汀、艾瑞卡、赛可瑞、达希纳4个药品 !
除了上述主打“低价”的产品,不少产品也在持续扩充靶向药的覆盖范围 。然而对于不具备专业医疗知识的消费者而言 !药品名称让人眼花缭乱,唯“数量”论可取吗?覆盖66种特药的产品一定好过覆盖56种的吗? 。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为重疾险制定了标准化的疾病定义 。根据规范如今市面上的商业重疾险均以25种重大疾病为保障核心 !排除小部分保险公司存在列式疾病种类时增加罕见病、拆分病种等操作,这意味着不同的重疾险产品看似涵盖病种不同 。实质并不会有明显差异!
但诞生仅有一年多的特药险尚且没有统一规定 ,根据保险公司保障设置的需求。原则上可以提供任意数量的药品!但上限不超过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国内上市的药品列表 ,
。不过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肿瘤特药并无官方定义 ,因此有些药品虽然可以治疗疾病但是是否归属肿瘤特药。是有灰色地带的 !”此外特药清单规格的不同也会影响药品种类的统计,
“特药清单可以分为两种规格 ,第一种是按药品通用名计数的。第二种是混合了通用名和商品名的清单!”思派健康产品总监谭锦钊举例称 ,比如《我不是药神》中 。提到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品伊马替尼!是通用名称该通用名对应多个厂家生产的商品名,比如格列卫(进口)、昕维、格尼可、诺利宁等多个产品 。亦会被计算成多个药品!
“特药险不同的费率,是出于不同的客群特质、销售场景、保障范围 。通过严格的再保险定价逻辑基础测算的价格!”华泰财险健康业务部总经理伍岩认为,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同类产品定价是较为理性的。
特药险是保险公司、再保公司及TPA共同合作的成果 ,三方在特药险经营中发挥各自所长 。其中再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环节提供经验数据支持!同时与直保公司共同承担风险,华夏人寿表示 。公司与全球知名再保公司合作!“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癌症发生率及靶向药用药情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未来更多的疾病可使用靶向药治疗。这是否意味着特药险可能面临着赔付上升的风险? !
对此一位平安养老险的相关负责人分析称 ,随着医保政策的改革 。如果更多的靶向药进入医保报销!进入商保的费用减少,“未来赔付变化与医疗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有关 。具体得看两方面的影响度!预计短期内应该赔付不会大幅提升,”
据悉特药险风险分为癌症发生率风险与癌症确诊后药品费用风险 ,相对于发生率风险。药品费用风险的可控程度较高 !可以通过优选医生网络、处方审核、特药物流和费用闭环等专业服务手段控制 ,由于肿瘤特药适应症非常明确、用药规范清晰。以上四项风控措施都做好即可以有效控制确诊后药品费用风险!
中韩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提供特药服务的TPA会根据患者情况审核是否适用相应药物,避免道德风险和药物滥用等造成医疗成本上升的情况;另一方面 。抗癌所需的靶向药物、免疫药物虽然价格昂贵!但提供特药服务的TPA在为大量患者提供用药服务过程中 ,或许可以从药企端拿到更多的药品福利。帮助保险公司控制赔付成本!”
镁信健康创新业务部万小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参照美国PBM商业模式 ,TPA未来可以连接保险公司与各大药企 。在保单量与药品价之间达成深度合作!最终让利于消费者,”
“目前已经有很多保险公司和TPA参与到‘特药险’领域,”一位中再寿险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特药险’火爆现象的背后。根本上是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这是产品创新最重要的指挥棒,”
中再寿险呼吁市场同业人员在开发定价类似产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要素 ,坚持科学性避免出现过度压低价格来获取业务的做法 。“这样既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任!也很难保证公司能够高质量持续经营发展 ,”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