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省书协和书法报社主办的“纪念吴丈蜀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11月30日在武汉举行 ,
吴丈蜀字恂子别署荀芷1919年出生于四川泸州,2006年病逝于武汉。是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侧重于古典诗词格律研究。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书法报》社社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著作有《词学概说》《诗词曲格律讲话》《历代诗词曲佳句名篇大全》等 。吴丈蜀先生是《书法报》和湖北书法事业的开拓者、引领者和推动者!是诗书合一的杰出典范,是当代诗书史上的一座高峰。
座谈会上观看了吴丈蜀先生的纪念视频和著名学者、理论家、画家和书法家 ,百岁老人陈方既先生的采访视频。陈老动情的说道:吴丈蜀先生一辈子勤勉淡泊、耿介特立、形端影正、刚正不阿 !卓然不群、诲人不倦的师长品格和精神境界 ,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继承 。必将世人所景仰!永垂青史
湖北省书协主席徐本一讲话道:吴丈蜀先生的家国情怀和诗人情结让我对他格外的尊敬,读吴老的诗词可以让我很快地沉浸在他的境遇感受中。为纪念吴丈蜀先生百年诞辰!现场作诗以怀:大木风摧神不灭 ,回春寒尽天高 。峨眉流月续诗骚!梅花新唱里健笔挽江潮忆昔看翁抟顿挫,一时墨凸砚凹 。乾坤粟米撮来遥!百年思郢曲何处问吟毫?,
中国书协顾问、四川省书协原主席,吴丈蜀先生生前挚友何应辉回忆道:我和吴丈蜀先生认识了四十年了。吴老的一生朴实、纯真、高尚 !率真、正派的气息让我们格外投缘 ,艺术治学态度严谨求真 。纪念吴丈蜀先生百年诞辰不仅是怀念我们可敬的前辈艺术家!更有我们对当下书坛和文坛的认真反思 ,
书法报社首任社长 ,百岁老人孙方回忆道吴丈蜀先生在他七十岁提字祝贺中写道:彭城古郡出人才。今见先生艺博该!七秩年华星甫半,墨池常引惠风来 。吴丈蜀先生功力深厚 !质朴无华诗书合一自成一体经久耐看对湖北书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
纪念吴丈蜀先生诞辰百年座谈会11月30日在武汉举行_台湾流通食品证办理
书法报社原副社长、省美术院原副院长、吴丈蜀先生学生雷志雄缅怀老师深情说道:吴老对我来说 ,父亲也不过如此。先生将落魄的一生过的诗意 !他对我的“坚定 乐观 善良 执着”的教诲将伴随我和我的家人一生 ,
。中流印社社长、吴丈蜀先生学生昌少军讨论道:老师是一位在当代中国文艺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又是一位备受关注又颇受争议的人物。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 !真正凭高深的学问、深厚的书法功力又摆脱前人窠臼,独树一帜的书法家要数康有为、毛泽东、于右任、鲁迅、谢无量、吴丈蜀等几人。
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尚云在讲话中阐述了举办纪念吴丈蜀先生诞辰百年座谈会的意义所在 ,以及对当今书坛现状的思考 。他指出纪念吴丈蜀先生 !就是要学习他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习他勤于思考、精于创新的儒将风范;学习他追求进步、使命担当的君子品德 ,
湖北省书协秘书长李劲松代为宣读了上海市书协原主席周志高先生的书面发言 ,书法报社副总经理、吴丈蜀先生的学生魏开功代为宣读了著名画家、吴丈蜀生前至交鲁慕迅先生的书面发言 。中流印社社长、吴丈蜀先生的学生昌少军代为宣读了著名美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刘钢纪先生的书面发言!
,饶兴成、张家厚、张明明、张天弓、易向前、刘欣耕、尤中会、葛昌永依次发言 ,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吴丈蜀先生的艺术成就和艺德情怀 。表达了对先生的仰慕和思念之情 !
纪念吴丈蜀先生诞辰百年座谈会11月30日在武汉举行_台湾流通食品证办理
中国书协顾问、四川省书协原主席何应辉 ,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尚云。书法报社首任社长孙方、原社长饶兴成!湖北省书协主席徐本一,湖北日报原副总编辑、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张家厚。书法报原总编辑刘欣耕、张明明 !
湖北省书协原秘书长、湖北书画研究院院长尤中会 ,湖北省书协副主席葛昌永、张天弓。省书协秘书长李劲松!以及书法报原副总编辑杨坤炳、原办公室主任樊中岳、《书法报.艺术博览》原主编于宁、副总编辑兰干武、办公室主任余祖元、执行主编严海南、书法报网主编樊利杰、资深编辑李金豹 ,江汉大学副教授、博士柳国良。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编审高思新 !吴丈蜀学生弟子代表:书法报社原副社长雷志雄,中流印社社长昌少军 。仙桃三中原副校长赵同云 !书法报社副总经理魏开功 ,武汉立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秦洛健。湖北黄宾虹艺术研究会易向前等约50余人参加了纪念座谈会!书法报社社长、总编辑舟恒划主持了座谈会 ,
。吴丈蜀先生的艺术人生精彩而辉煌,至今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发扬先生的艺德情怀!传承先生的经典佳作,是书法报社的使命。也是书坛继往开来、发展前进的历史责任!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