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肇庆东莞”非遗墟市交流活动、,
2019年肇庆全市文化馆原创作品展演,
2019年“肇庆东莞”非遗墟市交流活动 ,
本周六岭南古邑东莞将远道而来 ,
--2019年“肇庆东莞”非遗墟市交流活动,
本周六(12月7日)9:00-16:00,
寮步香市、道滘裹蒸粽制作技艺、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保安围扣肉、高埗高乐丰腊味、厚街什锦菜头制作技艺、糖冬瓜制作技艺、东莞三宝,
端砚制作技艺、肇庆裹蒸制作技艺、疍家糕制作技艺、金渡花席编织技艺、香满源酱油酿造技艺、高要春社 ,
寮步香市始于宋朝繁荣于明代萧索于清末在明清时期久负盛名的“莞香”集散于此 ,经广州、香港远销于东南亚、西亚等世界各地 。故素有“香市”之称 !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市之一,
莞香于元、明、清时期就远销国内外,寮步码头是莞香外销的主要集散地 。寮步依傍着源远流长的寒溪河!成为通往海上商埠的重要之地 ,每到腊月各地商人纷至沓来 。从香农手中购得莞香!在寮步码头用大小木船、艇仔装满香木成品 ,然后经过东江口 。运往石排湾(今香港岛)码头!在石排湾码头上,商人们将莞香经过包装、加工后运往广州、苏杭、京师。远至南洋、日本、阿拉伯等地区 !
道滘裹蒸粽制作是东莞市道滘镇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分为咸粽和灰粽两大品种 。咸粽在选材用料及制法上都要下功夫:用晚造糯米为主料!选用上等咸蛋黄、湘莲、五花腩肉作馅,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调味品混合配制。再用专门的粽叶包裹!用正宗的东莞水草捆扎,
裹粽的技术较高 ,粽子必须裹得密不透风。里面的米不能漏出来!煮浸的水也不能渗进去,放入铜鼎或不锈钢桶锅内用实木柴煮上四个小时。
而灰粽是碱水粽的统称,以前农村是用禾秆草灰浸水后隔灰 。作碱水用故称灰粽做法是纯用糯米!不加馅及味吃时切开沾上糖浆调味,
高埗矮仔肠始创于清朝末年 ,由当地朱磡村村民吕佳(后人尊称为“矮仔公”)所创 。绵延至今已是四代相传 !有100多年历史,相传矮仔公因身材矮小。其制作的腊肠便于他担挑走街穿插巷叫卖!外型与当时的流行腊肠与众不同,短而粗
。高埗矮仔肠的制作一般工序有:选料、配料、混料、灌肠、打针眼、绑节、去污、吊晾、生晒九个步骤 ,如今“矮仔公”吕佳的第三代传承人吕辉和第四代传承人吕衬婵 。在仍然坚持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以现代商业经营手法进行推广,使得高埗矮仔肠得以发扬光大 。
东莞保安围扣肉是民间对广东名菜香芋扣肉的传承发展 ,大约始创于上世纪20年代东莞保安围村。以芋头和猪五花肉为主要原料!以水煮、油炸、过冷、蒸煮等古老技艺为手段,结合东莞人普遍喜好甜食的独特饮食习惯。而改良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香芋扣肉制作技艺 !
正宗的保安围扣肉色泽铁红透亮,肥肉经过高温蒸后。释放了油脂肉质烂而不糜!肥而不腻肉富芋味芋头则吸收油脂,芋有肉香绵甜香糯这是东莞人民生活智慧和乐观生活态度的体现 。也是东莞人对广东饮食文化多样性的丰富!
高乐丰腊味致力于做好东莞特产 ,富有高埗特色的传统美食 。打造富有特色的高埗人情怀的手信!
在众多产品中 ,最富特色的是高埗腊猪头肉 。其以独特的工艺!美味的口碑获得了众多荣誉:“东莞市首届旅游商品优秀奖”、“东莞市最佳伴手礼”、“东莞市市民金口碑奖”,曾受“广东电视台”、“东莞电视台”、“南方日报”、“东莞时报”报道采访拍摄。
高埗高乐丰腊猪头肉特色:九道工艺,口感爽脆天然生晒腊香美味一个腊猪头肉需时30天。搓盐10多分钟 !腌制20天生晒10多天 ,花费时间和人工成本较大 。
什锦菜又称十样菜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厚街人把荞头、簕瓜、芥菜芯、白瓜、子姜片、红萝卜等十多种原材料加工制作成一个新菜式!因其材料多样而取名“什锦菜头” ,
制作什锦菜头一般要经选料、腌胚、切粒、漂洗、 蔗糖煮制等工序 ,需时五六天才能制成。稍有不慎就会变质变色 !厚街什锦菜头入口是素菜的清香 ,细嚼慢咽能品尝到水芹的脆香、冬笋的鲜香、荠菜的野香、胡萝卜的甜香。若是食欲不振 !尤在茶饭不香的炎热夏季,不用尝光是看到就能望梅止渴。立刻胃口大开!在东莞一般酒楼食肆,餐前都会有几道开胃的小菜。其中便有什锦菜头 !
糖冬瓜是东莞地区逢年过节家家必备、极具吉祥寓意及地方传统饮食特色,尤其以日兴糖果糖冬瓜最负盛名。清爽可口、甜而不腻!在东莞已家喻户晓,
“糖冬瓜”工艺流程复杂,包括去皮、切片、腌渍、冲漂、预煮、浸洗、糖煮等步骤。虽然糖果产品市场价值不高!但每一道工序都繁琐无比 ,是我国传统糖制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莞城日兴糖果店 !坚持手工传承 ,夯实主业让糖冬瓜传统制作技艺 。世代传承
!东莞三宝是将“陈皮、咸榄、禾杆草”,三者捆绑一起。放入玻璃瓶中 !逐层加粗盐淹没密封其制作看来简单,却相当讲求技巧。早造早红糯收割时 !留取粗壮而长的稻秆,晒干备用每年八月白榄成熟时用热水泡去榄胶。加盐腌制
陈皮要鲜每年秋冬柑橘刚熟 ,皮色带青即要摘下果实。剥取果皮由上至蒂割成四瓣晒晾近干放于阴处通风地方!留下备用三宝包扎后放入玻璃器皿中 ,一层三宝一层盐 。然后在密封放在阴凉处 !一年后可以食用,三年更佳以三宝煲猪瘦肉汤 。是清胃美食三伏天气犹为可观 !清燥热、润咽喉、生津液 ,秋燥时节是润肺靓汤清润可口男女老少皆宜 。
在中国所产的十大名砚中,以端砚最为著称 。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唐朝末年被推崇为“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 ,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 ,用端砚研墨不滞 。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 !书写流畅不损毫 ,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 !端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分为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
裹蒸是广东肇庆传统小吃,属春节食品人称“茶点王” 。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 !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 ,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柊叶包裹、水草包扎 。呈枕头状或金字塔形 !馅料也有不同,裹蒸由糯米、绿豆等素料制成 。内藏的肥肉肥美适中、调和味道!深受大众喜爱,体现了肇庆地道风味和春节习俗。
在肇庆较有代表性的裹蒸品牌包括“肥仔伟”、“南苑”、“裹香王”、“皇中皇”等 ,其中“肥仔伟”牌裹蒸更是首家通过ISO9001·2000认证的裹蒸企业 。该企业生产的裹蒸甘香软滑、齿颊留香 !深受大众喜爱,
疍家糕又称千层糕,层层相叠其制作反映了肇庆水上人家的生活习俗和特有文化 。40层的疍家糕需要浸泡、打浆、调配、蒸粉、翻动、出炉、冷却等多个步骤 !光是浸泡大米就需要4个小时,由于层次多故称千层糕 。
肇庆端州的疍家糕 ,甘爽香滑、色彩鲜艳、厚薄均匀、层次分明、色香味俱佳。2012年疍家糕制作技艺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高能预告|明后两天 ,这两场精彩活动不容错过。_甘肃食品流通许可证到期怎么办
金渡花席是肇庆著名的传统床上用品和手工艺品,始于明代清代中期传入国外染料。金渡当地村民就率先编织出图案花席 !故叫“金渡花席”,几百年来金渡花席产品一直远销国内外 。60年代中期 !国家主席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各国时 ,曾带上工艺精湛的金渡花席作为特色礼品。馈赠外国友人 !
金渡花席编织技艺自90年代末至2000年历经三次改良创新:第一次为材料创新 ,将原材料进行漂染改良。形成黑、白、红、绿!以白色为主色;第二次为编织改良创新,将原有的中间接驳法改为横直叠接法。增强花席的柔韧性!延长花席的使用寿命;第三次是编织花式改良 ,将原有芏的原色(不进行任何漂染)进行编织。通过控制不同晒芏时间而得到不同芏的色泽进行搭配编织!保持芏的原生态,
2009年金渡花席编织技艺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据梁氏历代先辈口传,香满源酱油酿造技艺发端于宋代。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可追溯到清光绪34年(1908年) ,梁氏后人梁就(1888年生)为重振香满源酱油生产。在端州区黄岗镇宾日村创办酱油酿造坊!时至1999年 ,梁就之孙梁悦明正式成立广东省肇庆市香满源食品有限公司。以企业经营模式传承传统酱油酿造技艺!
香满源酱油选用优质原材料,经过原料处理、黄豆蒸煮、种曲培养、拌曲、发酵、晒制、地窖回阴等工序酿制而成 。梁氏后人多年的潜心经营之下 !香满源酱油已走进千家万户 ,成为肇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6年该技艺经肇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肇庆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社祭是古代中国最庄严典重的礼制之一,高要春社沿承中国传统社祭的春祭。已存续四五百年 !是西江中下游民众参与度最高的民俗盛事,
高要现存4000多座社稷坛 ,遍布全区17个镇村。同社区形成各种配属关系 !是目前所知社稷坛分布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地区,民间农作开耕、祝寿、婚嫁、生子等大事都要参拜各自所属的社稷 。还举行长达一个多月的春祭!
除了以上10多个非遗项目的展示展销 ,
活动还特邀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9年肇庆全市文化馆原创作品展演 ,
提高我市业余创作人员的积极性 ,
——2019年肇庆全市文化馆原创作品展演,
接下来小编带你回忆下去年群文之光演出现场,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