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薛砚,
今年我省苹果全面丰产 ,位于董志塬腹地、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的宁县 。截至目前已经成功销售20万吨苹果!占到生产总量的80%以上 ,果农每亩人均收益2700元左右 。与去年苹果高价时基本持平 !不仅如此近三年宁县借助苹果产业成功带动全县947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面对今年市场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为什么宁县苹果产业依旧能够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答案是:探索全产业链发展,近年来宁县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化方式发展苹果全产业链 。同时积极探索“331+”产业扶贫模式 !提升了苹果产业的带动增收效益 ,呈现出果品增值、果农增收的良好态势 。
累累硕果挂满枝 ,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建琪摄!
拍“CT”进冷库 现代化生产线求好果 ,
丰收季节走进平凉、天水还是陇南等地任何一家果品企业,最常见的场景 。便是村民们在流水线上熟练地分拣、包装苹果的景象!可记者近日在宁县头一回看到,苹果漂浮在水上就完成分拣的新技术。
这套水运分拣设备由宁县和盛镇的庆阳海越农业有限公司引进,海越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刚告诉记者。这台设备最多可将苹果分为24个品级 !
看着大大小小的苹果随着水流排队进入分拣线 ,记者不禁好奇。是什么“机关”可以把苹果品级分得这么详细呢? !
庆阳海越农业有限公司引进的水运分拣流水线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建琪摄。
赵晓刚告诉记者,水运分拣线上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就是给苹果拍“CT”扫描!原来每一个苹果进入分拣设备后,都会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扫描拍摄。公司只需要在连接设备的电脑中存入不同苹果品级的照片及重量、直径等参数 !经过对比苹果就按照相应的品级进入到不同流水线上,
“最显著的是工作效率 ,”赵晓刚告诉记者 。“水运分拣线1小时可分拣20吨苹果 !这是40人一天的工作量,”
今年公司苹果基地苹果产量大增,是去年的10倍。有近7000吨的苹果等待分拣!提高生产效率迫在眉睫 ,今年8月水运分拣线正式投用 。与人工分拣流水线同步工作 !
在海越农业有限公司 ,人工分拣与水运分拣流水线同时进行。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建琪摄!
先进技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但苹果真的需要分为24个品级这么精细吗? 。
赵晓刚的回答是肯定的,近年来消费者对水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致。为了满足不同市场、不同群体的需求!公司将苹果分为24个品级,终端市场就可以实现分类“点单” 。
链“出致富路 “变“来好日子?对宁县探索苹果全产业链发展的一线..._广东有食品流通许可证
“举例来说四川客户通常会要求苹果不要太大,选择横径70、75、80毫米的特级果;有的客商会选择横径90毫米的苹果 。另外苹果进入超市、批发市场还是果汁厂等!都有不同品级的需求,”赵晓刚说
。拍过“CT”扫描的苹果可细分为24个品级,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建琪摄 。
面对苹果产量增加、产能逐渐过剩的现状 ,宁县进一步完善苹果贮藏及冷链物流建设。以防止集中上市果贱伤农!实现反季节销售价高惠农 ,2018年宁县积极支持包括海升集团、庆新果业等当地果业企业各建立2万吨贮藏量的果品气调库 。使苹果在超低氧状态下处于深度休眠状态!长期保持苹果的新鲜度,
今年按照全省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建设要求,宁县在10个乡镇的12个贫困村分别建立100吨至500吨不等的果蔬保鲜库 。目前全县建成28家贮藏企业(库)!生鲜果品贮藏能力在20万吨以上 ,宁县还打造集批发交易、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宁县苹果交易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辐射带动陕甘两省的大型果品展示交易一站式平台 !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新业态新产业 精深加工“吃干榨净”,
今年“双十一”期间,庆阳庆新果业公司每天有近5000公斤的苹果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
探路“互联网+”时代,庆新果业公司在宁县是先行者 。2014年庆新果业率先创办了电商服务中心 !2017年公司实现了线上销售苹果1.2万吨,2018年公司与上海、湖南等9家省级卫视开展电视购物合作 。开辟了最新的苹果销售渠道!每天订单量在100单左右 ,
双“十一”期间,庆新果业公司发力电商销售 。车间内一片忙碌!(资料图)
“通过发展电商 ,我们不仅吸纳了贫困群众进入车间从事加工包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同时吸引了更多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在宁县开网店创业 ,投身到苹果电商产业 。”庆新果业公司总经理李守业告诉记者!
据宁县果业局局长范红年介绍,今年宁县苹果总销量的三分之一是依靠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目前宁县已建成省外直销店7家、电商企业和网店200多个!发展微商1800多户,与阿里巴巴、京东等50多家知名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 。果品销往国内外20多个城市 !
,宁县鲜果卖得好,果汁、果粉也阔步迈进了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市场 。通过延伸产业链!调整产品结构,宁县开始布局新的市场 。开启了苹果新产业 !
“每年我们公司生产浓缩苹果清汁2万吨以上,出口创汇可达1000万美元 。今年已收购本地苹果5.5万吨 !给果农支付果款3977万元 ,”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经营总监郝鹏飞告诉记者 。“国际市场对浓缩果汁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将进一步扩充生产能力及开拓产品种类,提高销量带动更多果农受益。”
宁县恒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植物提取工艺将苹果制成果粉,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及化妆品行业。“加工原材料不仅有鲜果!也有果皮和果叶 ,最大限度把每个苹果‘吃干榨净’ 。价值1.5万元的鲜果加工成1吨果粉 !苹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售价可达7万元。”恒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林介绍 !
恒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萃取技术将苹果制成果粉,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摄。
目前宁县已经建成庆新、通达、恒瑞康等126个苹果贮藏、加工、销售企业及合作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年生产浓缩果汁、苹果精粉5万吨以上!
你盈利我分红 果农利益紧密联结
链“出致富路 “变“来好日子?对宁县探索苹果全产业链发展的一线..._广东有食品流通许可证
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不仅实现了苹果产业效益最大化 ,而且将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结在了产业链条上。
去年刚刚脱贫的宁县焦村镇街上村村民马会芳和丈夫王庆民 ,就是在这条苹果产业链上尝到甜头的人 。
!今年4月王庆民在焦村镇苹果产业“331+”扶贫模式分红大会上拿到了3120元的分红 ,(资料图)
宁县2014年引进陕西海升集团后 ,开始在焦村镇等4个乡镇建成矮化密植苹果基地。2016年马会芳在苹果基地打工10个月!就拿到1万元的劳务收入,那一年家里的3亩苹果还没有挂果。这1万元成为一家六口人的主要收入 !在精准扶贫贷款的支持下,他们一家又承包了5亩地 。栽上了果树可这样一来家里的日子更吃紧了 !
就是在那个时候 ,马会芳第一次听说了“331+”扶贫模式 。
“331+是个啥我说不清 ,但村干部说我们把资金入股到海升集团 。就有分红”马会芳告诉记者!政府给她家按照人均5000元的标准 ,发放了3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在村干部的建议下!他们将1.8万元入股到了海升集团,剩下的钱用于果园管理和技能培训 。
“今年我们有了3120元的分红 ,也没想到分红比例这么高 。”马会芳高兴地说 !
“331+”扶贫模式,是宁县围绕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出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宁县通过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产业联合体 !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治理管理体系 。通过“+党建”“+村集体经济”“+文明乡风”“+新型农民”等创新发展路径 !将资源汇聚到1.66万亩的海升苹果“331+”产业扶贫基地上 ,实现了“产业连体”“股权连心”。形成了“你建园、我入股!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良好机制。为农民“变”来了好日子 !
宁县建成了1.66万亩的海升苹果“331+”产业扶贫基地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建琪摄。
今年4月焦村镇举办了苹果产业“331+”扶贫模式分红大会 ,按照16.8%比例。共分红3392.3万元!贫困户每户最高分红8400元 ,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6.72万元。最高的村分红达到11.76万元 !实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村集体发展壮大 。
成熟的苹果产业链条不仅带给马会芳收入的“第一桶金” ,而且为她的精神上点亮了“第一盏灯”。马会芳在海升苹果基地打工 !全方位地掌握了苹果种植的关键技术,“嫁接、剪枝、防虫、浇水……都跟着基地里的专家学习了 。家里的果园现在都是我管理 !”在基地见了“世面”的马会芳现在也悟出个道理 ,“苹果的好坏关键要靠技术 。否则产出的果子品质差、价格低!”
宁县实施“331+”扶贫模式,形成了“你建园、我入股 。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良好机制,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建琪摄 。
近年来宁县发展以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三高五化”为主要特点的“海升苹果” ,目前共建立9万亩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基地。带动全县发展苹果45万亩!年人均增收2727元 ,
苹果产业发展既要立足品质,也需要紧跟市场。宁县把苹果产业作为首位扶贫产业 !打通加工、流通、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让果农参与到全产业链中 !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实现了“果业强、果农富、果香美”。
目前宁县共建立9万亩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基地 ,带动全县发展苹果45万亩 。年人均增收2727元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建琪摄 ,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