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孝、麻将成瘾,喝酒打架成风……7年前。“三大毒”让“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村!成了脱贫攻坚路上一块“无处下嘴”的硬骨头,驻村第一书记宋瑞。烧过产业扶贫、走访慰问、筹资修路“三把火” !却全都“冒了青烟”,她想明白了:“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精神贫困 。人心不变思想不变再好的扶贫政策!也扶不了根上的贫,”为断“穷根” 。她用自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办起“德孝讲堂” ,治“病”促治“贫”。走出一条以文化复兴引领乡村脱贫振兴之路!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丁、甘泉、韩朝阳 ,
2013年河南息县弯柳树村办了个“德孝讲堂” ,一群村民经常聚在里面听课 。
50岁出头的汪学华却对此不以为然 ,
他算是村里的能人 ,每年靠种粮就有10多万元收入。他挣了钱喜欢喝酒打牌 !输了就打老婆,觉得“男人这样活法才是潇洒” 。
他瞧不上村里种地打工的“苦哈哈”,自然也瞧不上领着村民学习德孝文化的驻村第一书记宋瑞 。
“传统文化能顶啥,能吃?还是能喝?”一次酒醉 。汪学华晃悠到德孝讲堂 !狠拍桌子想嘲弄上课的村民,乡亲们把一身酒气的他摁在座位上说:“你喝酒闹事。还打老婆这课你最应该听 !”
汪学华就这样晕晕乎乎听了一堂课 ,酒醒后不甘心。他又去了德孝讲堂!汪学华一边蹭着空调,一边想看看宋瑞到底给大家灌什么“迷魂汤”。
听了几次课他听出点名堂了——传统文化是啥?原来是教人怎样孝顺父母、怎样才能邻里和谐、怎样才能家庭幸福的 ,渐渐地汪学华成了德孝讲堂的忠实听众。
他老婆埋怨说,你整天不干正事 。听个什么课汪学华反问:“听课以后 !你再挨过一次揍没?”他老婆一想 ,确实没有于是也跟着一起去听 。
就这样汪学华变了“麻将队长”许兰珍变了 ,自寻短见的赵中珍也变了……弯柳树村渐渐焕发新生——从7年前一个孝悌不彰、麻将成瘾、喝酒打架成风的村子。变成了全国第17个“中华孝心示范村”!
改变这个村子的是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驻弯柳树的第一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宋瑞,7年间她三次驻村给村民坚持不懈地讲礼义廉耻 。讲传统文化在河南息县这个普通平原农村!走出一条以文化复兴引领乡村脱贫振兴的“另类道路”,
“有钱难买息县坡 ,一半米饭一半馍。”位于淮河岸边的河南省信阳市息县 !历史上一直是“鱼米之乡”,但前些年当地又流传着另一句话。“一入息县坡 !道路像鸡窝”,这又是息县一度贫困的真实写照。
2012年深秋 ,宋瑞沿着一条距离县城8公里的“鸡窝路” 。颠簸进村48岁的宋瑞!一头齐耳短发,脸上始终挂着笑。说话不疾不徐 !“看似柔弱、温雅的女同志,不知道能不能吃得了这个苦 。”这是时任息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余金霞对她的印象 !她知道弯柳树的“厉害”,有些替宋瑞担心 。
弯柳树村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 ,有14个自然村、2150口人、3600亩良田。全村460户中有146户是贫困户 !贫困发生率超过30% ,
宋瑞一驻村就将弯柳树贫困户一一访遍 ,她发现很多贫困户家中一贫如洗。有的甚至连像样的床、像样的碗都没有;上了岁数的老人就住在村头低矮潮湿的“趴趴屋”里!“想到他们的苦 ,就睡不着”晚上住在贫困户家中的宋瑞一夜难眠。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
弯柳树的问题 ,不仅是“贫”。“病”得也不轻!
“脏、乱、差”是村子给外人的第一印象 ,房前屋后、河渠坑塘 。到处都是成堆的垃圾、乱舞的蚊蝇;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挂在树枝上、电线杆上;村民家中,杂物胡乱堆放、难以下脚 。
深入了解宋瑞发现:子女不孝、麻将成瘾、喝酒打架成风,是村子的“三大毒”。
村头“趴趴屋”、茅草屋、西瓜棚 ,里面住的都是儿女成了家被赶出来的老人。甚至发生过老人自杀的极端事件 !
外地做买卖的人都绕着村子走 ,曾经有施工队在村里干活 。结果晚上用来耙地的铁耙齿被人偷偷拔去卖了 !从此外人戏称这个村是“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 ,
更让宋瑞无奈的是,村两委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她第一次到村部 !破破烂烂的房子 ,杂草灌木长了一人多高 。两个村干部一个只顾自己养猪!一个常住城里,很少露面“这种情况下 。群众有事儿找谁?贫困户有困难找谁?”!
宋瑞铆足劲要干些实事,彻底改变村里面貌 。然而没承想新官上任三把火 !却都冒了青烟……
脱贫靠产业2013年初,宋瑞跑前跑后。终于争取到一笔40万元的科技扶贫资金!支持弯柳树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烧起了第一把火。
然而一个多月过去 ,钱却一分也没有发出去。村民说啥的都有:“钱平均分了不就妥了 !还要种啥养啥?”“听说要按手印、签合同 ,钱领了还不能用来打麻将? 。”“煮熟的鸭子飞不了 !没人领最后还得分给大家,”……
两个月过去了 ,宋瑞到处找人做工作也没人领。最终这笔钱又被上级部门拨到别的贫困村!煮熟的鸭子真飞了,村民议论纷纷 。宋瑞落了一身埋怨 !“给钱都不要,这贫咋扶呀?”宋瑞干着急。可也没办法
岁末年初宋瑞所在的河南调查总队领导率队到村里慰问贫困户 ,可没想到刚慰问到第三家 。一行人就被群众给围住了 !“为啥给他们家发东西?我们家也困难,也需要慰问……”围堵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发泄不满。后来了解到起哄的那几个人根本不是贫困户!其中有人住的还是楼房 ,后来县调查队给每家发放200元 。这些人才散去 !
慰问贫困户的第二把火不但没烧起来 ,村民还给她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难堪 。
宋瑞并不气馁 ,开始烧第三把火。要想富先修路当时的弯柳树村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群众戏称“水”“泥”路 ,宋瑞打定主意。要给村民修一条真正的水泥路 !
2013年夏天,宋瑞争取到一笔66万元的修路款。村民听说要修路挺高兴!对她也高看一眼,宋瑞找来村干部 。安排好修路的事 !就去忙别的扶贫工作,可没想到负责修路的村支书私心太重。原本修的是行政村主干道 !结果却被他修成自己所在自然村的“环村路”,
群众炸了锅直接上访到县里,向来温和的宋瑞这次恼了 。但发完火发现 !就算把村支书撤了职 ,也没人愿意干 。
三把火都冒了青烟,宋瑞碰得“灰头土脸” 。她再一次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宋瑞想明白了:“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精神贫困,人心不变思想不变再好的扶贫政策 。也扶不了根上的贫 !”
弯柳树虽然“病”得不轻,可急不来宋瑞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曾接受过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 !深谙中国传统道德魅力,改变人心就从教化入手。她决定在村里开办一个“德孝讲堂”!讲授传统道德文化 ,一点一滴化育人心 。
2013年11月,讲堂第一课正式开讲 。没场地就在村小学的废弃教室里摆上小板凳!没人来她自掏腰包1000元 ,买了挂面、洗衣粉、脸盆等赠品吸引村民 。最后第一堂课居然来了三四十人!有上了年纪的老婆婆 ,还有留守在家的小媳妇。
“尽管大都是冲着小礼品来的,但只要来了我就有信心把他们留在课堂 。”宋瑞说
第一课讲授“行孝”,宋瑞讲“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讲“乌鸦反哺”的典故!也讲山东枣庄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 ,课讲得深入浅出。故事有声有色!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有些人感动地流下眼泪。
!每周一堂课一课一主题讲“行善”、讲“积德”、讲“谦让”……不仅自己讲,也请人讲邀请山东聊城全国道德模范田秀英、全国三八红旗手薛荣等。讲如何通过奋斗收获幸福人生;邀请中央党校教授、国学研究者!讲阳明心学、讲老子思想、讲礼义廉耻,
给村民讲这些有用吗?对这个问题,宋瑞笑道:“人都有良知良能 。所以王阳明提倡‘致良知’ !村民本心都是淳朴的,讲堂的作用就是唤醒他们的良知良能。”
“有时候他们一句话听明白了,就从此改变”宋瑞说
听课的村民越来越多 ,村子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2014年开始 !37户曾被弃养在“趴趴屋”的老人陆续被子女接回了家,村里给孝善家庭、“好媳妇”戴上红花。照片上了光荣墙 !村里的“麻将队长”许兰珍戒了牌瘾,亲自为90多岁的母亲端水洗脚 。母亲感动得眼泪汪汪!汪学华还被推选成村义工团团长,组织大家给村里老年人包饺子、办孝亲宴 。
2014年8月,弯柳树村被授予“中华孝心示范村”。成为全国第17个示范村 !同时村里还先后获得“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新村”等多项荣誉 ,
在息县爱心企业捐资帮助下,宋瑞带领乡亲们在村头填平一个大垃圾坑。2014年建起一个可以容纳100多人的简易板房作为德孝讲堂 !如今讲堂已升级为一座气派的两层小楼,听众更是来自全国各地。
“来咱村考察学习的大巴车一个接一个 ,过去哪见过这阵仗 。村民觉得扬眉吐气 !”汪学华说村里小媳妇、学生娃,见了外地人都会拱个手、鞠个躬;外来的施工队感慨 。工地钢筋、木料在露天堆了一个多月!竟一个螺丝钉也没丢…… ,
“这个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被耙平了”余金霞感慨道。
2015年夏,宋瑞驻村第一书记任期到了 。
驻村第一书记宋瑞和她的文化扶贫试验:“小柳梢”耙动“铁耙齿都耙..._辽宁食品流通许可证没有
“这时候离开,有遗憾吗?”隔着办公桌。息县县委书记金平开门见山抛来一个问题!
“有……”这个问题直戳心窝子,良久宋瑞说:“村里风气变好了。可能让老百姓脱贫的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金平继续“攻心”:“目前 ,全国第一书记20万人 。但像你这样在脱贫一线用传统文化扶心扶志扶贫的!据我了解不多 ,把这个路子蹚明白。对其他贫困村也是巨大贡献啊!”
“你知道不?群众敲锣打鼓送来锦旗,弯柳树乡亲请求把你留下来。县委、县政府 !还有我个人都希望你能留下来 ,”金平挽留道。
宋瑞的鼻子有些发酸 ,她说:“党需要我留下。乡亲想要我留下!我就留下”
但宋瑞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不知该如何向女儿开这个口 。女儿李匋然预产期再有两个月就到了!宋瑞和她有个约定 ,任期一结束就回家团聚 。照顾女儿照看宝宝
逢着一个休假机会 ,宋瑞带上女儿、女婿一起去了一个地方——王阳明“龙场悟道”处。在贵州龙场仰望沧桑的洞顶!抚摸透风的墙壁,想到王阳明于艰险之地 。“呼号匍匐裸跣颠顿扳悬崖壁而下拯之”的赤子之心 !宋瑞心潮澎湃 ,她看似不经意地对女儿说:“王阳明老先生在这样的逆境中 。悟大道、护百姓 !被人铭记现在我在弯柳树,这么好的条件。村民心也齐了!不能彻底脱贫,真是说不过去 。”说完宋瑞又特意问女儿:“妈妈说的有没有道理?”李匋然看着母亲 !笑而不语
当天晚上宋瑞收到女儿的一条微信:“妈妈 ,这次你带我们来贵州是不是让我们受教育呢?想留在弯柳树继续干。直到村子脱贫是不是?担心我和家人不支持!所以用王阳明老先生启示我们对不对?妈妈 ,我可是在大学时就入了党 。既是女儿又是同志我们全力支持妈妈 !只盼您要保重身体,等到凯旋那天。我带着宝宝一起去村里接您 !”
既是女儿又是同志宋瑞读到这里,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宋瑞回村后便一心扑在产业上,四面八方来弯柳树村学习的人多了。村里组织50余户村民筹资成立弯柳树村孝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发展以德孝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观光旅游产业 ,打造了一批“孝爱民宿” 。
村民赵中珍因丈夫瘫痪、家庭不和、负债累累连串打击,一度想要轻生 。在讲堂的熏陶下!她心里渐渐透亮,还加入村义工团 。如今又开起了“孝爱民宿” !一年收入一两万元 ,她拉着宋瑞的手说:“现在活100岁我也嫌短 。”
王春玲是第一个到弯柳树投资的人,一次偶然机会 。听了宋瑞的课 !被一句“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道理点醒 。她对宋瑞说我在县城做的是农贸生意!自己却想买点不打农药的东西吃 ,从此以后我要做“良心产业”做“良心食品” 。她到弯柳树村 !承包360亩耕地 ,坚持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只用环保酵素!
在累计投入500万元后,土壤里的蚯蚓回来了 。地力恢复了酵素水稻也从亩产100多斤增长到1000斤 !一周销售近百万元,
渐渐地门窗加工厂、电商物流园、有机蔬菜基地……各种产业雨后春笋般在弯柳树出现 ,如今发展模式输出也成为村里的产业。南阳等地专门向弯柳树购买服务!帮助打造德孝文化村 ,
2015年底 ,弯柳树在息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
2017年初秋,宋瑞驻村第二任期到了 。
“如果现在离开 ,有遗憾吗?”金平书记还是两年前笑眯眯的眼神 。“有”宋瑞不待金书记多说!“弯柳树村人心变了 ,产业有了但村里组织还没建起来 。这是驻村第一书记重要职责呀 !”金平笑了他知道想要的结果已经有了,
宋瑞回到村里,乡亲们做好的热饭热菜端到了桌子上。和她拉家常一直到深夜
宋瑞更忙碌了 ,她要把群众对党组织的信心找回来 。按照党员名单!她一个一个谈心,在村里的就到家里聊;在外面的就打电话 。讲村里的发展!讲下一步打算,讲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
村里清运垃圾,70多岁的退休老党员陈文明 。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水沟里捞垃圾!更多的党员、村民也加了进来 ,在外已小有成就的党员李晶、许建毅然辞职回乡 。带领乡亲搞起了绿色生态农业……弯柳树在县乡两级支持下盖起新村部!院子里种上了芳草花木,来办事的群众接连不断 。村民又有了“主心骨”!
2016年以来,弯柳树村共有22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人居环境整治、精准甄别低保户、危房拆迁等!一件件原来让村干部望而生畏的难事,现在都井井有条。
宋瑞始终认为 ,弯柳树村从7年前的凋敝破败。到如今朝气蓬勃 !是靠一群有担当、有情怀的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干出来的 ,“我只是弯柳树上的小柳梢。柳树的根是党员、是群众!”
这小柳梢和弯柳树再也割舍不了,
宋瑞乘车回乡的路上,透过车窗看着阡陌大地。看着躬身劳作的农民!看着乡间温柔的黎明,她背过身去热泪盈眶……
驻村第一书记宋瑞和她的文化扶贫试验:“小柳梢”耙动“铁耙齿都耙..._辽宁食品流通许可证没有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