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先锋系的掌舵人张振新客死异乡,而其旗下公司所遗留的巨额债务也成了难以解决的难题 。
针对张振新的死,网上有诸多言论 。直指其为假死!金蝉脱壳之法 ,目的只为躲避债务 。就在大家对先锋系进行抽丝剥茧般的调查时!另一个名企业以一种不算光彩的方式进入到世人眼中 ,
就在张振新去世前十天,“先锋系”旗下P2P平台工场微金刚刚公布了一份四家借款企业以物抵债的公告。这四家借款企业均为汇源集团旗下!而它们用来抵债的物品 ,则是清一色的汇源果汁系列产品 。
工场微金消息显示 ,来自汇源集团旗下的这四家公司在平台的借款项目总金额为400万元。还款日为8月初至8月中旬!此时均已逾期 ,而为了偿还债务。四家公司选择以汇源果汁抵债!
逾期与400万两个关键词似乎透露出汇源的现金流紧张,作为曾经国人皆知的民族企业。汇源是如何落到如此境地的? !
2018年3月29日 ,汇源果汁发布公告 。承认一起公司的违规贷款!从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上市公司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42.75亿元短期贷款 。以便后者应对临时营运资金需要或还债!
北京汇源饮料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兼董事长朱新礼的关联公司 ,朱新礼持有上市的汇源果汁65.03%的股份 。
汇源果汁看似大方 ,一下子提供了42亿的贷款。但实际上自己也是现金流紧张!在违规贷款之后,汇源果汁又开始陷入信任危机 。
2018年6月13日穆迪将汇源果汁的信用评级下调三档,港交所也对汇源果汁复牌附加了相关条件。
违规贷款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实际上是汇源这二十余年成长路程的缩影,充满了挣扎与挫折 。
身为掌舵人的朱新礼也被愁白了头发,
从2011年开始,汇源果汁扣非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6年为负。截止到2017年底 !公司负债总额已达到114.02亿元 ,2016年底和2015年底。该公司的负债总额分别为99.95亿元和76.62亿元!
据虎嗅报道通过查看汇源2006到2017年的年报发现 ,在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6年、2017年等融资活动较多的年份。汇源对厂房设备、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投资也相应的增多 !粗略估计这些年汇源花在厂房设备上的钱在60亿元左右,
曾经尚且不如汇源的农夫山泉等民族品牌在销售量上已经向千亿进发,但汇源却始终在几十亿的销售额上下挣扎。
据市界报道王飞在汇源工作数年,在他看来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出在管理上。公司制度的随意性 !是他最难以忍受的点,
“你见过一个公司绩效考核方式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要修改吗?”王飞抱怨 ,在他看来这种制度上的随意性。使得员工目标感不强 !团队不稳定进而导致市场不稳定 ,
实际上在最近10年 ,伴随经营策略摇摆 。汇源果汁员工数一直呈过山车趋势!
2011年至2017年 ,汇源果汁的员工数量先是两年内从10000余人降至7000余人 。仅2013年至2014年!一年之间员工人数从7000余人猛增10000人,至17000余人。
2016年年报显示,汇源果汁共有员工4266人。比2014年少了整整13470人!
先锋系事件扯出汇源果汁,负债百亿的它将何去何从?_天津深圳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汇源管理上的混乱不仅仅在于基层,还有高层的领导权与企业整体大方向上 。虽说朱新礼在企业的威望足够!但毕竟不是一言堂,如何说如何做终究是要考虑到管理层其他人的想法意见 。
!在管理模式上,汇源果汁也似乎一直努力打破被外界所诟病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企业发展的初期 。家族成员所形成的强大凝聚力能让企业高速成长!但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粗犷的公司治理方式、这种牢固形成的裙带关系就会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 。
睿智的朱新礼当然知道会员的病症在何处,他大胆引进职业经理人。但是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2006年朱新礼从可口可乐挖来陈志强 ,在汇源果汁担任副总裁 。但满腔热血的新官在上任之后!却发现朱氏家族势力根深蒂固,三个月后几乎无用武之地的陈志强黯然离开。
2013年朱新礼卸任在前李锦记酱料集团CEO苏盈福接任汇源果汁行政总裁一职后 ,开始大刀阔斧的变革 。2014年8月底!苏盈福离任
不到一年时间,被朱新礼寄予厚望的苏盈福离任。内部改革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
据财经天下自2019年1月13日到2月3日的短短22天内 ,汇源果汁已有6名高管相继离职。其中包括吴晓鹏和崔现国!天眼查显示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的五位高管中,三位皆是朱姓。
“假设2008年在我把我们汇源整个事业的三分之一用25亿美元卖给美国公司的话,那这25亿美元再加上我原来的占三分之二的部分——汇源农业、汇源果业 。将来如果再生产汇源果酒、汇源鲜果!这些一系列汇源品牌的话 ,那我现在早就是千亿级公司了。”
这是多年之后朱新礼在谈及当年可口可乐收购案时说的话,可以听出来他仍未释怀心有不甘。
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成功上市,筹集了24亿港元的资金 。创下了港交所IPO规模的记录 !
,可以说当时的汇源已经很成功了 ,但是还差了点意思 。上市融资的钱仍然不够!
为了汇源的成长,在心里做了一个令国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把汇源果汁卖给可口可乐公司。
但这起商业上的正常生意行为却被叫停了 ,
与当年克里斯保罗加盟湖人一般 ,中途被斯特恩叫停。官方解释为篮球原因 !
2008年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汇源果汁也成为了“民族品牌之光”。当时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反对!汇源落入可口可乐之手将何谈民族品牌,
最后舆论赢了 ,朱新礼欲哭无泪 。
十年之后再看 ,似乎并非当年那回事。朱新礼想要将汇源卖给可口可乐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作为将汇源一手从破产罐头厂带到上市公司的位置上,汇源的缺点朱新礼十分明了。
借助可口可乐的先进管理理念,依靠其在全球172个国家的渠道。完全可以实现汇源走向世界的野心!
先锋系事件扯出汇源果汁,负债百亿的它将何去何从?_天津深圳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当时的汇源处于转型期与变革期,若是能乘上东风。势必扶摇直上九万里 !可惜的是未飞折翼,
千算万算算不到收购会以失败告终 ,
。在与可口可乐商议收购时,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完全裁撤其销售渠道、削减其销售人员!
为此汇源果汁企业内部经历了一场“大手术”,财报显示2007年底。汇源果汁销售与营销人员总数为3926人 !2008年底为1160人,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销售员工 。
这也造成了汇源在之后销售发展上的颓势,多年没能缓过来 。
经销商是传统厂商在向市场铺货是必须要经过的一个环节,得渠道者的天下。虽然汇源在产品上做得很好!但是在销售与经销商上却明显差了其他友商不止一筹 ,
根据数字100对包装果汁品牌终端铺货率的调研,汇源果汁整体铺货率只有35% 。远不及第一位美汁源的86% !分渠道看汇源果汁在大卖场、中型超市、小型便利店、传统小卖店的铺货率分别为80%、59%、34%、22%,
汇源的名气在上图中不说最大 ,但在早几年至少是前三 。但是其在经销商与渠道的管理上却十分弱势!尤其在其它中小型商店的铺货率远低于其他大品牌,
华北地区是汇源的重点销售区域,瑞银证券今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汇源70%的收入来自华北地区!但当地经销商普遍反映,汇源“销售人员变动频繁。渠道政策朝令夕改!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很少看到汇源的业务员,他们不跑市场”。一位北京的经销商称!汇源内部政策频繁变动,产品价格经常下调 。进货时间较晚的商家以及非经销商反而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汇源的产品!而汇源又没有面向经销商推出补贴政策 ,再加上销量低 。他们不得不经常亏本甩卖汇源新品!
关于汇源在经销商上的乱局,腾讯棱镜也有相关报道 。管理层人士也反思早前汇源走过的弯路 !“不分渠道我把货卖给你(经销商),汇源的生意就结束了。所以汇源的人在不停开发新经销商!因为他每开发一个 ,都是一个新的单子 。这造成混乱比如某大型超市原来是经销商A公司供货!新来一个B公司看超市出货多 ,就想办法把A挤走 。”但最终结果都是在既有渠道卖汇源的产品!没有花力气开辟新渠道和市场,没有把蛋糕做大。
或许汇源差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专属线下渠道 ,还有一个类似于江小白的文案推手与经销团队 。
1992年下海的朱新礼接手了一家负债1000万的县办罐头厂,债台高筑、停产三年。连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
2019年的汇源果汁现金流十分紧张,
不止是汇源其实传统的食品饮料行业近些年来都是一片哀鸿遍野,以娃哈哈为例 。饮料行业曾经当之无愧的老大!年度销售额一度超越“两乐”与康师傅、统一四家企业在中国大陆业绩之和 ,但近5年营收缩水300亿。
如今90后、00后逐渐成为市场的消费主力,它们更重视的是个性化、年轻化。但汇源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婆婆!陈旧、老派毫无新鲜感
就近几年来汇源仍然坚持在央视打广告,且不说如今还有多少人看电视。90后、00后又有几人会看央视呢?!
前段时间汇源终于与天地一号达成合作,或许借助天地一号的渠道优势 。汇源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
朱新礼的梦还在继续 ,汇源的梦还能持续多久呢?。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