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句话叫“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这是《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把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上,反而可能强大起来 。一定要视用户为强者 !永远满足用户需求,
整理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徐硕 ,
口述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瑞敏,
我今年70岁了 ,可以说跟新中国是同龄人 。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件很荣幸的事情!赶上这样的时代节拍 ,让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
2019年是海尔成立的第35年,一个企业能够风雨兼程不断发展是很不容易的 。这也是全体海尔人努力和创新的结果 !
1984年那是一个被称为中国创业元年的时代,诸多私营企业在这一年出现 。但不同的是1984年的海尔 !也就是当时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还是一个资不抵债的状态,厂子本来预计1985年从德国引进技术设备 。可那个时候青岛电冰箱总厂既开不出工资 !还欠了一堆外债,而引进设备又要花1000多万元人民币。在那个年代本就是个不小的数额!对青岛电冰箱总厂而言,更是个天文数字了 。
不过当时家电产品的市场拥有率太低,由于质量问题。市场上的冰箱洗衣机都不是很畅销!如果去引进德国的设备,海尔还是有机会能成功的。事实上这一路走的比较坎坷!但也得益于改革开放,才让那个时候的电冰箱总厂有机会去这么做。不然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海尔!
1985年除了引进设备,我们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砸了76台有瑕疵的电冰箱。尽管当时国家对这些瑕疵产品也安排了出路!可以作为等外品(算不上等级的产品)销售 ,可是我怎么想都觉得 。要把这条路堵死!不然让自己心存侥幸,早晚会出问题。只有倒逼企业去改掉这个观念!学会尊重市场,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张瑞敏:企业永远是弱者!用户是强者_河北公司食品流通许可证
其次是我们抓住了改革开放的一些时机 ,当时一听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我们就先进入国外!打算在美国设厂,但那个时候争议很大。很多人都在问你中国的企业为什么要到美国去设厂?为什么不做代工?
!也就是1999年前后,很多大企业一心只想出口创汇。毕竟出口量大利润丰厚!但是海尔不能这么想 ,我们必须得去建工厂、建公司、做创牌 。只有到了美国市场!才能与狼共舞,就算输了也能学到东西。就算连续亏了8年 !我也觉得那个时候的决定是正确的,海尔要做成一个国际性的企业。不走出去的话 !都是空谈妄想,
另外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 ,我们马上收购了18家企业 。改革开放简单来说就是创造了一些很好的机遇!问题是你能不能抓住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制度经济学提出过两个很简单的概念。一个是固定工资 !一个是固定地租,现在大企业都变成固定工资。拿钱干活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 !第一步最厉害的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下子把农民一年固定的口粮。变成固定地租!先国家后集体最后是自己,农民积极性马上不得了。但现在全世界大企业却没有这么做的!
但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海尔变成一个生态企业、生态组织 ,现在国际很多学者都认为企业一定会消亡 。但组织不会消亡 !所以我们希望变成一个网络组织,所有的企业就像电脑一样都是互联网一个节点。如果一台电脑不连到互联网上!就什么都不是,连到互联网就无所不能 。不过现在很多企业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有帝国思维就算做到第一能够怎么样?柯达是做到第一了 ,现在没有了诺基亚是第一 。也没了所以还是生态可以生生不息 !但帝国可能会倒下来 ,
海尔成立的35年中 ,人才是创新的最大推动力 。作为制造业海尔抓住了很多的机遇 !同时也错过了一些 ,比如互联网我们的发展要比BAT的速度慢很多 。这在当时是很难去看清楚这么一件事情的 !但在今天我们因为抓住了物联网 ,这次可以完全超越前者 。
为什么这么说?早在2005年海尔就提出了“人单合一”模式,我们一直在内部进行实验 。从让一线员工成为自主经营体 !让他们自主决策、自主管理 ,再到完全拥有决定权、用人权、分配权的小微企业。海尔现在没有层级!只有创客、小微主和平台主 ,三类人从不同维度支持创造用户价值的同一目标。
而所谓“人单合一”模式就是用户有什么样的价值诉求,你就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诉求 。永远跟着用户走!原来用户可能对你产品有要求 ,你要把产品做到最好 。但现在他需要的是生态服务 !而不是产品比如一个冰箱要求你改,他要的不是冰箱而是里面的食物 。冰箱需要和食品供应商连接到一起!供应的是安全食品而不是冰箱本身功能 ,海尔的任务就是搭建一个平台。需要什么技术引进就行!
,那如何激发员工和用户两者的自主性,发挥两者的潜力?这成为了“人单合一”管理破题的关键。
简单来说就是先确定到底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创造用户价值的能力。不要研究具体人怎么样 !就研究你需要怎么样 ,使你的价值最大化 。而物联网必须依托人联网才能实现价值 !才可以持续物物相联靠的是传感器,而人人相联靠的是机制。在企业中人人相联可以分解为!内部的员工和员工相联 ,外部的用户和用户相联 。内部和外部之间是员工和用户相联!
张瑞敏:企业永远是弱者 ,用户是强者_河北公司食品流通许可证
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 ,链群成为了“人单合一”模式下新的范式 。所谓链群就是指小微或者是和小微的合作方!共同创造用户体验迭代的一种生态链 ,也就是说为了用户的体验 。我们全集团有4000多个小微 !小微不仅自己去寻找用户体验 ,创造用户体验。同时是开放的 !跟很多合作方集中起来一起开放创造 ,但这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叫做生态链 !所以生态链上的小微就叫做链群,
怎么形成这样的链群呢?主要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是创造性的破坏 ,也就意味着我们向物联网时代的转型 。所以工业时代的一些规则要打破!就要破坏工业时代的一些规则来创造物联网时代的规则 ,
第二是创造性的重组,我们处于向物联网时代转化的过渡期 。旧的规则被打破了!新的规则还没有出现 ,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建立物联网的一些新规则 。
第三是创造性的引领 ,即在重建之后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我用印度的三相神可以更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 !印度有几千个神,但是主神只有三位。梵天神就是创造者!湿婆神就是毁灭者,而毗湿奴神就是守护者。他们叫做三相神很有道理 !如果我要创造新的必须要破坏旧的,创造新的必须要有守护者建立起来再到下一轮 。印度人将三相神放在一起是总体的三个策略 !这是不可分割的 ,这个可以很好地说明我们这三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整体的三个侧面 !也可以说是一个逻辑递进关系,
而现在在海尔创业平台上 ,已经有3家上市企业 。2家独角兽企业 !12家瞪羚(注:瞪羚企业是银行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企业,获得投资的企业几百家 。这些小微的成员!不是执行者而是创业者最后成了股份持有者,海尔打造的海创汇 。上面全是创业公司!这些公司都希望利用海尔的资源 ,都想融入海尔的生态圈 。
在我看来企业家生态要有弱者定位 ,企业永远是弱者 。用户是强者老子有句话叫“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企业大了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没有哪一个大企业一直屹立不倒,把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上 。反而可能强大起来!一定要视用户为强者,永远满足用户需求 。
在现在这个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很有利 。第一是辩证思想 !第二是系统论 ,恰恰是很多国外公司不具备这种理念。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一点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变的方式有很多。第二个就是系统论!中国从来把事物看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开的个体 ,西方则不同这点中西医最明显。西医可以研究到非常精细的细胞结构!但中医就是系统辨证施治,中国企业现在就需要系统论。对真正做物联网时代的管理非常有用!要用系统而不是去切割,
以上就是许可证办理网为您整理,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部分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nglishabc.net